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13期
编号:13189204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5日 顾勇 杨艳 何利红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0.01)和肝功能分级(P<0.05)显著相关。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病变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密切相关。【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幽门螺旋杆菌;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功能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m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患者伴发的胃黏膜病变,内镜下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性红斑如蛇皮样、马赛克征和樱桃红样斑点;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水肿,小血管扩张,而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无糜烂和纤维血栓。目前认为PHG是在肝硬化或非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为肝硬化出血的两大重要原因。为探讨PHG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因素,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2月~2010年2月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其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31~72岁。平均46.3岁。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和内镜等结果确诊。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9例(82.1%),酒精性肝硬化9例(10.7%),其他6例(7.2%)。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5例(77.4%),脾功能亢进67例(79.8%),腹水54例(64.3%),肝肾综合征11例(13.1%),肝性脑病10例(11.9%)。1.2 诊断标准 PHG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并结合组织学检查。按Frank分类法[1]分为轻、重度。轻度:(1)胃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2)黏膜呈淡红色斑点或猩红热样疹。(3)mosaic病变、马赛克征诊断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胃黏膜白黄色微细网状结构将水肿黏膜衬托间隔成蛇皮状,又称Snake skin。重度:胃黏膜散在樱桃红样斑点,重度糜烂和弥漫性出血性胃炎,这些病变多位于Mosaic病变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昆明会议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2],按食管静脉曲张形态及出血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度。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幽门螺旋杆菌(Hp)按以下方法诊断阳性者可诊断现症感染:(1)胃黏膜组织快建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Hp培养三项中任一项阳性;(2)13C或14C UBT阳性。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