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318899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王健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机制

    3.2.1 患者自身因素 与患者自身因素相关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高龄、高铁负荷、大剂量促红素、贫血、低蛋白、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近期住院史、手术史、甲状旁腺疾病和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共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局部危险因素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差、透明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潮湿和邻近感染导致细菌定植[4]

    3.2.2 导管本身因素 导管本身因素包括导管尖端和穿刺处细菌定植、导管腔细菌定植、远处感染源血流播散、封管液污染。置管部位、留置时间、CRBSI史、置管过程缺乏无菌观念也有影响。

    3.2.3 血液透析医源性因素 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及透析机的污染、水处理系统的不达标和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均可增加CRBSI的风险。

    3.2.4 病原体因素 由于导管表面的细菌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而导致抗生素耐药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重要因素。生物膜中的黏附细菌群可在糖萼生物膜的保护下持续存活,并在适宜条件下释放出生长迅速的浮游细菌,引起感染扩散[4]

    3.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控制

    3.3.1 合理使用抗生素 若怀疑CRBSI,则首先做血培养,并立即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首先,静脉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