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3188585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7期
     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荣复军人医院

    通讯作者:姜凤贵

    【关键词】 胆汁返流性胃炎; 研究进展

    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 )又称慢性胃黏膜反应,是指胆汁返流入胃内损伤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对BRG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发病原因及机理

    1.1 幽门括约肌松弛 能引起胃十二指肠返流,胆酸及部分卵磷脂对黏膜的损伤,幽门梗阻及胃排空困难,胃内容物郁积,导致胃黏膜损伤[1]

    1.2 胃切除术后 多见于毕氏Ⅱ型手术后。其原因可能为胃切除术后幽门功能丧失及动力紊乱;胃泌素分泌减少,使保护性黏液减少,胃黏膜功能减弱。

    1.3 与胆道疾病及胆囊切除术有关 有学者曾对130例BRG患者行B超检查发现同时合并有胆囊炎结石有47例[1]。另有报道, 21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18例胃镜下见到胆汁返流;并认为原因可能为术后Oddi's括约肌直接受到肝细胞分泌压的影响而长期开放,同时缺乏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汁不能呈峰型流入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动力紊乱而导致胆汁持续不断地逆流入胃内[2]

    1.4 与慢性肝病有关 肝硬变致门静脉高压,可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缺血状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