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2期
编号:13187662
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在扫盲中的疗效及应用推广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洪伟兰 廖润斌 黄月梅 黄国富
    参见附件。

     作者单位: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洪伟兰,廖润斌,黄月梅);广东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黄国富)

    通讯作者:洪伟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593例(674眼)患者均行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并对每例患者在摘取晶状体时的难易程度、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恢复和散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晶体一次成功取出率为(94.07%);21眼行1针缝合(3.12%);术后3 d视力恢复达0.3以上者629眼(93.32%);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眼1mo角膜散光值分别为(0.82±0.50)D和(0.90±0.34)D,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3%(166/674)。结论 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术方法,器械慢入轻出。

    【关键词】 动态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病,在我国也是致使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所统计因白内障而致盲患者在盲人中占50%[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最早起源于1996年,具有术中时间短、术后散光小、治疗成本低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2]。同时,该术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也适用。为探讨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本院593例(674眼)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男性328例(377眼),女性265例(297眼);年龄最小48岁,最大87岁,平均(69.3±5.2)岁。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眼科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并参照SRK-Ⅱ公式计算出人工晶体的屈光度,选取合适度数的人工晶体植入。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包括:眼部及周围组织存在活动性炎症患者;由于全身性疾病而对手术无耐受力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类型较严重的眼病患者,比如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等。

    1.2 方法 常规对患眼进行结膜和泪道的冲洗,散瞳,用药为复方托品酰胺眼水。表面麻醉采用爱尔凯因和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每隔5 min滴入一次,共2次。确定麻醉起效后,使用开睑器辅助开睑,并将其悬于上直肌,露出手术视野。先选取11点到2点的位置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再取11点位置的角巩缘后方约2 mm处作为入刀顶点,分别向两侧的切线方向行对称切口,切口深度约为巩膜厚的1/3~2/3,长度约为5.5 mm,完成动态小切口的设计。用隧道刀潜行分离后再向两侧扩大分离,再使用穿刺刀取切口中间的隧道顶端以斜向刺进前房,黏弹剂注入后,用截囊针行环形撕囊或者是开罐式截囊,并使其充分水分离,再进一步调整切口使其达到内大外小的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