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9期
编号:13186523
针刺配合局部麻醉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朱艳林 李庆永
第1页

    参见附件。

     作者单位:464200 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朱艳林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局部麻醉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AB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配合局部麻醉组40例,丁溴东莨菪碱、哌替啶、地西泮组4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与局部麻醉在发热、疼痛等方面缓解快,效果好,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明显优于丁溴东莨菪碱、哌替啶、地西泮组。且具有能保持患者神志清醒,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全身干扰轻微,无麻醉并发症、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刺麻醉; 局部麻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针刺具有镇痛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通过对腧穴的刺激,使患者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传导,以产生局限性的麻醉区所采用的方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患者起病急、进展快,重症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50%以上[1]。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ABp已得到广泛认可。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对80例ABp患者运用局部麻醉进行了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ABp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2~77岁,平均(49.8±10.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根据APACHEII评分[2],轻型胰腺炎40例(两组各20例),重型胰腺炎40例(两组各20例)。

    1.2 诊断及临床表现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80例患者均有以下临床特征:(1)急性腹痛、腹胀或伴恶心呕吐。(2)上腹压痛或伴反跳痛。(3)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4)血清胆红素升高。(5)B超、CT或磁共振胆管造影(magnetic rtsonance cholangio pancretography, MRCP)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或占位,胆囊结石或胆囊管、肝总管畸形[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