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9期
编号:13186516
乳腺良恶性病变X线钼靶鉴别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9期
     作者单位:022150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通讯作者:迟雪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X线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肿瘤钼靶X线的表现特征。结果 36例患者中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14例,良性病变22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良性病变23例。钼靶X线诊断正确率为97.2%。结论 X线钼靶是诊断和鉴别良恶性肿瘤首选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钼靶X线征象; 鉴别诊断

    乳腺疾病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常见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社会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已居女性疾病中的首位。诊断乳腺疾病的检查手段很多,影像学检查是其中较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1]。乳腺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低压小焦点X线摄影、X线干板摄影、钼靶X线摄影、B超、CT扫描、磁共振扫描(MRl)、核素断层扫描(ECT)、乳腺导管造影等。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为钼靶摄影和B超检查。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采用X线钼靶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28~59岁,平均32岁。36例中以乳腺肿块就诊的23例,部分病例有疼痛不适、溢液等症状。部位:左乳恶性9例,良性3例;右乳恶性4例,良性4例;双乳良性16例。36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3例,良性23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Mammomat 3000型钼靶X线机摄片,摄片体位:双侧乳腺水平和轴位。对有乳头溢液者行乳管内造影检查,常规消毒后,自溢液孔注入造影剂(国产复方泛影葡胺溶液),然后摄片,电压较摄平片时高1~2千伏。

    2 结果

    36例患者中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14例,良性病变22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良性病变23例。钼靶X线诊断正确率为97.2%。具体结果如下:(1)恶性肿瘤。直接征象:12例乳腺恶性肿瘤均表现为肿块最大直径7.5 cm,最小1.5 cm,其中8例形态不规则,伴毛刺及星芒状样改变;4例呈圆形分叶状肿块;出现沙泥样钙化4例,数量多,分布不均匀,成簇聚集。间接征象:7例出现乳后间隙模糊,层次不清;皮肤增厚5例,乳头内陷4例,异常血管征3例,大导管征4例,液下淋巴结增大1例。(2)良性肿瘤。23例良性病变中,其中乳腺纤维腺瘤9例,增生及其它良性病变14例。9例乳腺纤维瘤病变中,5例表现为分叶结节状,边界光滑,有透明晕的肿块;表现为双侧多个结节2例,肿块边界不清1例,肿块边界清晰,但不规则的1例。

    3 讨论

    在临床上,当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症状体征难以鉴别时,钼靶X线摄片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2]。此外,定期钼靶X线摄片也是对乳腺癌易感人群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乳腺钼靶X线摄影此项检查是目前使用时间最长且较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美国健康保险计划组织(HIP)普查所发现的乳腺癌中,临床触不到肿块而摄影发现癌灶者占l/3[3]

    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适应证包括:(1)有乳腺癌家族史。(2)年龄>35岁未生育者。(3)35岁以上第一胎足月产。(4)行经年龄>35年或初潮年龄≤12岁。(5)绝经年龄>52岁。(6)乳头血性溢液。(7)乳腺局限性皮肤增厚或扪及小结节。(8)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9)有乳腺纤维腺病、上皮增生活跃的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良性病变的表现:肿块阴影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分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接近或等于正常腺体密度;大小与临床触诊一致或稍大;钙化形态粗糙,大小不一,数目少,较分散,位于肿块内部;血管影双侧相同;皮肤厚度均匀一致,无增厚;导管双侧相同;周围乳腺小梁的情况单纯推压移位。

    恶性病变表现中的直接征象:(1)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肿块可为不规则形、分叶状肿块影,或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毛刺;密度较周围腺体增高;X线测量的肿块大小要比临床触诊结果小。有时因癌组织沿乳导管扩展而不形成明显的团块,或因癌周炎性反应较明显,将肿块遮掩,X线上表现为局限性致密影,病灶边缘有毛刺或伪足样突起。(2)钙化。一般小于0.5 mm,大小不一,密度不一致,呈点状、泥沙样,或呈短杆状、小分支状;多形性、戍角或不规则性;数量多,总数可超过30枚和每平方超过20枚钙化点;成堆分布,有聚集倾向,不仅存在于肿块阴影之内,亦可存在于肿块阴影之外,有时可沿乳导管密集分布。

    间接征象:(1)血运明显增加,表现为单侧的血管管径较对侧明显增粗;病变周围出现多数小血管丛,病变区出现粗大的引流静脉,这一征象多出现在乳腺癌中晚期[4]。(2)皮肤增厚或局限性凹陷。(3)单侧乳头新近出现的回缩,乳晕区皮肤增厚,或合并“漏斗征”,且可见条索状或带状致密影连接内陷乳头与癌灶。(4)导管征:非对称性导管影增粗、增密、边缘粗糙,并指向癌灶方向。(5)乳腺结构紊乱,局限性结构扭曲变形,常发生于致密型乳腺中。(6)乳后间隙的侵犯。表现为乳后间隙透亮线局限闭塞或整个消失。(7)乳内淋巴结或腋窝淋巴结侵犯。(8)癌灶周围改变:病灶周围的小梁增密、增粗及不规则,或呈模糊浸润,或出现不规则透亮的水肿环。(9)彗星尾征:通常位于癌灶后方及上方,形成一向外逐渐变细的狭长三角形致密阴影。以上几种征象,以肿块、局限致密浸润、钙化、毛刺四种为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乳腺钼靶X线作为妇女健康普查的常规检查,并公布了普查指南[5]。随着钼靶摄影设备的普及,通过多学科医师的密切合作,必然会提高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综上所述,观察肿块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其中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及大小,钙化的形态及数目,以及血管影、乳腺皮肤厚度、乳头形态等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胜,于金明.乳腺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2.

    [2] 赵玉年,庸金海,崔怀萍,等.40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0(12):27-29.

    [3] 刘岚.乳腺癌钼靶X线21例误诊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06,21(6):643.

    [4] 曹志坚.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118例分析.放射学实践,2009,24(1):41.

    [5] 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23.

    (收稿日期:2011-07-06)

    (本文编辑:郎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