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9期
编号:13186535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唐晓莉 王承海 崔晓宁 孙考祥 尚书军 邵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Ⅰ组患者Cmax出现较早,说明肌间沟注药后在单位时间内左旋布比卡因吸收快,分析原因可能与相同剂量时,Ⅰ组浓度低、容量大,左旋布比卡因与周围组织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吸收增加有关。两组t1/2β相近(分别为4.59 h和4.98 h),说明左旋布比卡因自斜角肌间沟吸收入血后其代谢过程基本相同。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Cmax最高为1.59 mg/L,未达到血管内误注时的血药浓度[3,4],说明0.25%和0.375%左旋布比卡因(0.4 ml/kg)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综上所述,0.25%和0.375%左旋布比卡因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相同剂量时0.25%组Cmax较0.375%组高。

    参 考 文 献

    [1] Dennis H-T Chang, Leigh A. Ladd, Kylie A. Wilson, et al. Tolerability of large-dose intravenous levobupivacaine in sheep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