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5期
编号:13185291
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方法刍议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35期
     【摘要】 温病常常被称为“四时温病”,《温病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审证求因,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补充近年新出现或流行的传染病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综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中医; 温病学; 教学方法

    

    中医温病学是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它将仲景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为弘扬和发展仲景学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中医理论的辉煌顶点。温病学的形成,使得中医理论最终完成了较为完整的临床辨证体系。近现代,某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一些新的传染病也在不断的出现,而这些传染病大多隶属于温病的范畴。因此,重新认识温病,体现温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中医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和《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不同的是,温病学不是一本独立的著作自成体系,而是综合数百年温病学家临床实践和理论成果的结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横向联系,综合各学科知识,纵古数今,这对于高校温病学科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同时也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更新。本人从事温病教学多年,对于温病学教学方法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方法,浅述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1 强调审证求因,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

    温病学教学主要面对的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大部分中医基础课程已经学完,且有了短时间的临床见习经历。因此,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将注意力投向对病证的临床治疗而忽视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把握,特别是忽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而病因病机又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温病常常被称为“四时温病”,其来源就在于其有着独特的病因病机学说理论。古代医家认为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四时六淫”为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