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5期
编号:13185116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4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总结4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4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症状很快缓解,2例低血糖症反复发作,经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糖稳定,有1例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结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及时、早期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低血糖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且症状多不典型,低血糖若不及时处理,病情持续或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脑损害。故临床上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所在科从2006~2011年治疗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4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24例,女18例,男女之比1.3∶1;年龄60~82岁,中位年龄72岁;糖尿病病程1~38年,中位病程18年;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肾病14例,糖尿病眼底出血8例,合并冠心病9例;心慌、手抖、出冷汗、全身乏力16例,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12例,步态不稳、幻觉、行为异常8例,心悸、胸闷6例;其中肝功能异常6例,肾功能异常14例;伴有呕吐、腹泻8例,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倍他乐克9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伴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 4例;接受胰岛素治疗16例,单用磺脲类药物10例,磺脲类+双胍类8例,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6例,胰岛素联合降糖药8例。

    1.2 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诊断为低血糖症。(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2.8 mmol/L。(3)血糖>2.8 mmol/L且<3.2 mmol/L,患者神志不清且能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者。(4)供糖后症状很快缓解。

    1.3 治疗经过 轻者口服糖水、饼干、糕点等,血糖恢复正常,症状很快缓解。神志不清而不能口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60 ml,然后用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维持24~48 h,并检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或略偏高。有8例患者意识很快转清,其中2例再次出现意识模糊,经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葡萄糖溶液维持静脉滴注,连用3 d后血糖稳定。有1例患者血糖维持正常,而脑功能未能恢复,使用20%的甘露醇250 ml静脉缓慢推注,同时给以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未能清醒,半月后家属放弃治疗。在纠正低血糖的过程中注意补钾,维持电解质平衡,伴心律失常者纠正低血糖后复查心电图室早消失。

    2 结果

    42例患者中,经过治疗,38例低血糖症状很快缓解,血糖维持在8~10 mmol/L,出院后定期监测血糖,随访2~4月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2例低血糖症反复发作,经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糖稳定,其中1例1月后再次低血糖入院,改为胰岛素泵治疗;1例遗留永久性脑损害,家属放弃,自动出院。

    3 讨论

    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故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最大,短时间可导致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所以预防治疗低血糖症极为重要。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部分老年人低血糖无先兆,往往不引起重视,延误抢救时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老年患者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1]。分析原因可能在于:(1)老年人常有各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顺应性较差,药物剂量不易掌握。临床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避免使用中-长效磺脲类药物,尤其优降糖、达美康等,因其半衰期长,主要经老年人肝、肾代谢及排泄,而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这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浓度,导致降糖作用增强,产生低血糖。(2)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差。各种原因单独或共同作用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处于低血糖状态时,由于体内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较正常非老年人低,拮抗低血糖状态的能力差,而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自主症状感觉性下降,使其更易发生低血糖昏迷[2],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预防尤为重要。(3)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饮食量一般较少,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时降糖药不能及时减量而发生低血糖。(4)在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及其他伴随疾病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等延长或加强了降糖药物的作用[3],β受体阻滞剂还能抑制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功能,延误诊治。(5)过分强调血糖的控制。对老年人合并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建议采用加拿大糖尿病调查委员会提出的良好控制标准。空腹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较为合理。(6)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往往不能正确、合理规律地饮食和用药。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诊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合理规律的饮食和用药。(2)磺脲类药物短效较适宜,长效制剂容易诱发低血糖。(3)临床上有一种相对性低血糖,即在治疗时血糖较高,经胰岛素治疗后短期内血糖下降过快,患者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所以纠正高血糖速度要慢。(4)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2 mmol/L以下即可,出现某些疾病或应激状态时,适当放宽饮食和用药,注意睡前测血糖,尤其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5)注射胰岛素时剂量、剂型要正确,更换剂型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6)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做好糖尿病知识宣教,规律饮食,运动,认识低血糖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总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若诊断、治疗不及时,脑组织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可发生细胞坏死与液化,遗留脑组织萎缩,遗留不可逆脑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合理规律地饮食、用药,同时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预防,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刘汴生.张恩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41.

    [2] 胡绍文.郭铁林.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68-169.

    [3] 张惠萍,杨光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35例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6):54.

    (收稿日期:2011-10-21)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那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