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472
畸形性骨炎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期
     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通讯作者:高岩

    【关键词】畸形性骨炎;骨破坏;碱性磷酸酶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1001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近半年来疼痛逐渐加重,跛行。体检:右髋部肿胀,压痛明显。皮温正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195 U/L),血钙、血磷正常。X线表现:右髂骨增大,并可见大片不均匀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右髋关节间隙稍变窄;坐骨、耻骨增粗,密度增高,内有多个囊状低密度区,骨皮质增厚;右髋臼内陷,骨盆变形,见图1。X线诊断:畸形性骨炎。

    图1畸形性骨炎X线表现2讨论畸形性骨炎国外常见,国内很少见。其特点是在发病过程中,同时有特别活跃的骨质吸收与骨质增生。完全改变了骨的正常结构,但骨增生是主要的。新生骨结构紊乱,不能适应应力需要,骨小梁骨化不全,骨质松软,因此虽然骨质增厚,但仍易发生畸形及病理骨折[1]。本病男多于女,20~72岁均有发病,平均发病年龄445岁。疼痛为常见症状,另外可有长骨弯曲畸形,身长缩短,头颅不断增大。病变可以单发,但常为多发。单发性病变多为四肢长骨,多发性者则多发生于脊椎、骨盆及颅骨。长骨病变以弯曲畸形、骨骼增粗、密度增高、内杂有透亮区为常见。颅骨病变为颅骨增厚、外板疏松、内板硬化为特征性表现。骨盆常增大、呈三角畸形。脊柱压缩变扁而宽[2]。X线表现:病变早期呈限局性骨质疏松区。X线上分为三型:海绵型较常见,以骨破坏为主;硬化型少见,以骨修复为主;混合型最多见,骨破坏与修复同时存在。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常显著增高。畸形性骨炎主要需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转移性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及脊柱血管瘤等相鉴别[3]。本病例有一些特殊征象,诊断不十分困难。畸形性骨炎无特殊疗法,多采用姑息治疗。有报道降钙素有一定疗效,约2%~14%可以发生恶变。参 考 文 献

    [1] 郑俊.X线平片诊断畸形性骨炎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6):948.

    [2] 张振林,孟迅吾,邢小平.畸形性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1):11.

    [3] 刘红光.畸形性骨炎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63.

    (收稿日期:2011-11-04)

    (本文编辑:车艳), 百拇医药(高岩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