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31222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7期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4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患者大部分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胸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83例,60岁以上的68例,占81.9%,男59例,女24例;梗死部位:急性广泛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4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2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5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6例,心内膜下3例,右室4例。抢救无效死亡5例,好转治愈率80%。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起居由医护人员协助,包括进食、洗漱及四肢关节被动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告诉患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缓解疼痛,防止血栓形成。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在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些老年患者因在床上翻身或用力大小便而导致病情加重。发病后2~3周,可使患者坐起,床上活动。此时可在床旁排便。如果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血流重建,则可适当缩短卧床时间。发病第四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做轻微的活动,活动次数使自身感觉而定。并因人而异逐渐恢复体力,第5周后如病情稳定,可在室外做适量的活动,活动以不出现不适感为宜,有合并症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2.2 吸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可改善心肌氧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急性期给高流量吸氧,持续48 h,氧流量在3~6 L/min,根据病情变化可延长吸氧时间,吸氧后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待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减低氧流量。注意保持鼻导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如合并左心衰,出现重度低氧血症时,死亡率较高,可采用加压给氧,酒精除泡沫吸氧,酒精可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可使气道通畅,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加压吸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产生,疏通气道,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 百拇医药
    2.3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剧烈的胸部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悲观的负面情绪,影响治疗及康复[3]。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镇痛以缓解患者不良感受,还应保持从容和镇定,护理检查操作有条不紊,从行动上给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又因为在监护病房中,环境因素常使老年患者紧张恐惧产生应激状态,应激心里对心肌梗死患者威胁很大,轻者使病情加重,重者可引起猝死。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刺激源,对患者要态度和蔼,真挚热忱,尽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目的地安慰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主动关心患者,多给患者讲解心肌梗死康复的病例和有关医学知识,尽可能减轻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4 饮食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在发病4~6 h暂禁食,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补充维生素,给予低脂、低钠,限制胆固醇饮食,如稀饭、面条、清汤、肉末等,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如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忌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 百拇医药
    2.5 止痛治疗的护理 大部分患者早期常有剧烈的胸痛,胸痛仍是老年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表现,除部分有胸痛外,还有一部分表现为牙痛,腹痛,咽喉痛等为首发症状,而且疼痛的程度与梗死范围的大小有关,应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老年人的组织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使用强效止痛药物时,用量要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药效,防止用药不当而致呼吸循环抑制。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因此病死率较高,应尽早开始心电图和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同时注意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立即开通静脉通道,以随时需要投用急救药物。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血压过低或循环差者,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以便准确观察循环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7 溶栓治疗的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 h的患者,心电图尚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开始溶栓,越早越好。在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关注性心律失常[4]。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应该观察皮肤及胃肠道出血倾向,有无药物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及时做心电图,以了解ST段变化情况,每小时抽血一次,检测心肌酶及同功酶、凝血酶原时间。
, http://www.100md.com
    2.8 排便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排便不习惯,若两日内无大便,应给予果导片或开塞露肛注,利于排便,注意排便时不能屏气用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香蕉,还可以每日冲服蜂蜜2~3次,滑润肠道,对粪块质坚不能排出者,可戴手套掏出粪便,尽量避免灌肠,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排便时应有人守护,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而导致病情变化甚至猝死。老年男性患者多有前列腺肥大,又不习惯在床上小便,急性期少数患者常有尿潴留,可下腹热敷或轻微按摩充盈的膀胱而协助患者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护理

    3.1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老年心肌梗死主要致死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操不安、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及时发现是抢救的关键,因此在接诊时首先应检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紫绀等症状时,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抗休克及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百拇医药(武桂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