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25期
编号:12272479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的干预对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干预,规范临床抗菌药的应用。方法:药剂师对临床抗菌素的使用进行多种干预,并抽取2010年手术出院病历458份(干预前)和2011年手术出院病历470份(干预后),进行干预前后对照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明显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 干预; 临床药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96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应用日益广泛,抗菌药滥用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2004年10月9日卫生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2009年颁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38号文”),2011年4月卫生部出台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重点之一是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监控。为此,临床药师针对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现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外科2010年和2011年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2010年458份(干预前),Ⅰ类切口298例,Ⅱ类切口160例,平均年龄46.6岁;2011年470份(干预后),Ⅰ类切口312例,Ⅱ类切口158例,平均年龄4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价方法 参考《指导原则》和“38号文”进行合理性评价。术后感染按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规定标准判定。

    1.3 干预方法 临床药师每周深入临床科室,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改进意见;每月监测并通报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用药情况,将合理用药指标汇总上报至市卫生局;并在全院举行多次讲座,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指南、政策的培训。同时采取领导个别谈话、扣指控分数、甚至暂停执业等干预措施。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SM 3.1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防用药指征比较 干预前无用药指征的230例/次,占预防用抗菌药的50.3%,干预后61例/次,占预防用抗菌药的1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预防用抗菌药比较 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第一代头孢使用率明显提高(P<0.01),第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未用药率明显提高(P<0.01),Ⅰ、Ⅱ类切口手术喹诺酮类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详见表1。

    2.3 给药时机比较 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术前0.5~2 h首次给药率显著提高(P<0.01),术程>3 h追加率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2.4 术后用药时间比较 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人均用药天数显著缩短(P<0.01),并且控制在24 h之内。Ⅱ类切口手术人均用药天数明显缩短(P<0.05),用药时间24 h3h追加率

    干预前Ⅰ类切口(n=298)37.610.7

    Ⅱ类切口(n=160)23.111.3

    干预后Ⅰ类切口(n=312)97.750.7

    Ⅱ类切口(n=158)98.753.8

    2.5 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干预前术后感染5例,干预后术后感染7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预防用药指征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有高危因素时考虑预防用药。干预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干预后,有165例未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率47.1%。预防用药率显著降低(P<0.01)。干预前无用药指征的230例/次,占预防用抗菌药的50.3%,干预后61例/次,占预防用抗菌药的13%,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干预效果显著[1]。
, 百拇医药
    3.2 预防用药选择 根据《原则》和“38号文”要求,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外科清洁手术术后感染以切口感染为主,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菌居多[2],预防用抗菌药应以一代头孢为主。干预后,清洁手术一代头孢使用率由10.7%提高到66%,提高显著(P<0.01)。喹诺酮类因过度使用,耐药率逐年增高,“38号文”中要求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经干预,氟喹诺酮使用率由8.7%降低到2.1%。

    3.3 给药时机和持续用药时间 《原则》要求,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给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由表2、表3可见干预后较干预前术前按时给药率和术中追加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人均用药天数显著缩短,并且控制在24 h之内,基本达到卫生部要求。
, http://www.100md.com
    3.4 术后感染 两组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3]。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多方面干预和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本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得到明显改善,临床药师有针对性的督导干预对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锐,张万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42-43.

    [2] 林阳,陈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调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3):182-183.

    [3] 张群,席淑华,谢少飞,等.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248.

    (收稿日期:2012-07-10) (本文编辑:郎威), http://www.100md.com(郭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