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4173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胡晓云 福兰 王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均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乳腺癌放疗常规皮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皮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与放疗中断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乳腺癌; 放疗; 皮肤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60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的首位恶性肿瘤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加上辅助性的放疗可以显著增加治疗效果[1]。放射性治疗是一种物理性疗法,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但是也带来了皮肤损伤等诸多副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均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39~61岁,平均(48.3±6.2)岁,病程1~9个月,平均(3.7±1.5)个月;对照组年龄37~66岁,平均(47.2±4.9)岁,病程1~7个月,平均(2.5±0.7)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心肺系统疾病,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乳腺癌放疗常规皮肤护理方法,保持患者皮肤接触的床单被套干燥柔软舒适,避免摩擦,观察皮肤颜色、疼痛感等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皮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放疗前,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告知其放疗对于疾病康复的作用,放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可以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使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接下来的化疗以及可能出现的皮肤损伤[2]。(2)放射前皮肤护理:用温水轻柔擦拭照射区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液体,嘱患者穿棉质睡衣,准备棉质被单被套,避免皮肤摩擦,患者忌用化妆品。(3)放疗中的皮肤护理:定期清洗腹股沟及腋窝等隐蔽部位,保持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对于出现湿性皮炎的患者,暴露损伤区域,避免感染,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定期清洗,使其干燥愈合,出现水泡时避免将其刺破;对出现溃疡出血的患者,按外科换药规则给予每日换药,保持创面的干燥,若合并全身感染等严重情况时,可以暂停放疗,采取补液抗炎治疗,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3]。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皮肤损伤程度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放疗处皮肤损伤程度,分为五级。1级:干燥脱屑,出现轻度红斑;2级:中至重度红斑,出现中度水肿,渗出液局限于皮肤褶皱处;3级:渗出液超出皮肤褶皱处,皮肤肿胀出血;4级:皮肤溃疡、坏死;5级:死亡。

    1.3.2 中断放疗率 观察两组患者中因皮肤损伤副作用而中断放疗的患者百分率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皮肤损伤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中断放疗率 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中断放疗率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疾病的首位,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并未明确,有报道称与病毒、非典型增生等乳腺基础疾病、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4]。手术切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构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的最主要方式,目前放射性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性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放射性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其通过使用不同能量的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配合手术治疗可以将治疗效果最大化,杀灭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但是其也可以导致许多副作用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功能紊乱、皮肤损伤、黏膜反应等。皮肤的基底细胞对射线极为敏感,长时间的射线直射可以造成照射部位皮肤的变形坏死、皮肤血管血栓形成、皮肤缺血缺氧,出现瘙痒、脱皮、水泡、溃烂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可导致患者中段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取针对性的皮肤护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接受放射性治疗患者的皮肤损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避免其因严重的皮肤损伤而中断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进华,谷山燕.两种方法治疗乳腺癌放疗后Ⅲ度皮肤损伤效果比较[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