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395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赵宝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增加心理与行为、服药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人数及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效果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高血压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的治疗,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长期的住院治疗。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着手,积极干预将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高血压病治疗要求的现状,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1]。为了探索社区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本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7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辖区内的高血压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确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将本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35~81岁,平均68.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高中及中专(含初中)27例,中专以下32例;其中Ⅰ期24例,Ⅱ期27例,Ⅲ期19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9例,肾功能不全者5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病者6例。对照组男47例,女23例;年龄31~79岁,平均65.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及中专(含初中)21例,中专以下35例;其中Ⅰ期21例,Ⅱ期32例,Ⅲ期1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10例,肾功能不全者4例,糖尿病者13例,冠心病者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合理有效的常规用药治疗,同时对干预组增加心理与行为、服药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健康知识及膳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钾、钙,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和高蛋白饮食,将食盐量控制在5 g/d以下。多饮水,保持每日大便通畅,建议患者戒烟限酒,每天饮酒量以不超过25 g为宜。(2)药物治疗指导: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极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一般为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要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对年龄大记性差的患者应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及时、安全、有效。(3)休息与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坚持锻炼,最好能做到每日运动30~40 min,开始运动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可耐受的中等强度以下,以未出现不适为宜。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建议以散步、慢跑、快走、打太极拳为宜,适当控制体重,防止肥胖。(4)心理与情绪指导:向患者讲解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给予特殊护理,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其应激能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维持血压的稳定。(5)监测血压训练:指导患者或家属定期监测血压,并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及自身症状,有效地识别并发症先兆,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连续随访至1年,比较观察1年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跟踪随访的形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复查血压,将两组进行比较并采用统计学处理,以确定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人数及血压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心、脑等器官也可能造成损害,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子[2]。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具有三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和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典型特征[3],严重影响了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与行为、服药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并与仅采用常规用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人数为45例,血压控制率达64.3%,而对照组中血压正常的人数为23例,血压控制率32.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着手,积极干预将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高血压治疗要求的现状,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治疗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5],是保证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从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珍柳.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2):336—337.

    [2] 王军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1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