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405
多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陈林凯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经平片初诊为腰椎滑脱并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65例,利用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65例腰椎滑脱病例中,有62例均为向前滑脱,3例向后滑脱;其中L3前滑脱5例,L4向前滑脱13例,L5前滑脱44例,L5后滑脱3例。结论:应用MSCT对腰椎滑脱进行扫描机影像后处理,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了方便、直观、可操作性、重复性影像资料,因此,多层螺旋CT对于腰椎滑脱手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后疗效评估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手术;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据报道,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4.7%~5%,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占85%;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L5椎体发生率为82%~90%。腰椎滑脱如无症状一般只需保守治疗,而手术治疗则需要根据滑脱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因此,正确掌握腰椎滑脱治疗原则尤为重要。以往常用X线来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普通平片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小,往往对手术指导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当腰椎滑脱伴脊柱侧弯、旋转或滑脱的峡部存在骨刺时,平片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为手术治疗提供了丰富、直观的影像资料。笔者通过16排螺旋CT对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薄层扫描,运用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重建峡部不连和腰椎滑脱模型,获得腰椎滑脱各椎体之间直观的空间位置关系,并以此作为临床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后疗效观察的依据[1—2],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近几年来经平片初诊为腰椎滑脱并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65例,其中男56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临床症状:腰痛60例,伴下肢疼痛或麻木55例,单纯下肢疼痛4例,1例有骶尾部疼痛和会阴部坠胀;直腿抬高试验(+)者60例,3例无明显感觉,体检时偶然发现;6例有明确外伤史。

    1.2 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L1椎体上缘至S5椎体下缘。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为150~260 mA,进床速度18.75 mm/s,螺距(pitch)0.938,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距0.625 mm,矩阵512×512。后处理采用GE ADW 4.3工作站,分别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然后进行诊断分析。

    2 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都顺利进行了16排螺旋CT扫描,并获得了满意的显示,65例腰椎滑脱病例中,有62例均为向前滑脱,3例向后滑脱;其中L3前滑脱5例,L4向前滑脱13例,L5前滑脱44例,L5后滑脱3例。按照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31例,Ⅱ度及以上滑脱34例;发生腰椎峡部裂(真性滑脱)45例,未发生峡部裂(假性滑脱)20例。

    3 讨论

    腰椎滑脱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其可与腰椎退行性病变同时发生,所以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腰椎滑脱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各异,有的滑脱没有任何症状,且不同的患者可能症状表现及轻重不一,这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目前腰椎滑脱的手术非常成熟,已经过上百万例患者的检验。

    3.1 腰椎滑脱的影像学征象 腰椎滑脱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对于如何区分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及滑脱程度是后续手术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上把既有椎弓峡部裂又有椎体滑动者,称为真性滑脱,而只有椎体错位,但椎体弓部完整者,称为假性滑脱或韧带松弛、退行性脊柱滑脱症。利用X线侧位片可以显示椎弓骨折或不连,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边缘常有硬化征象,同时还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但对临床要求仍有不足。X线平片难于显示腰椎的后部结构,对于滑脱后椎管形态亦显示不清,如果伴有脊椎侧弯或旋转就更加难于显示,所以平片诊断真性滑脱时容易造成误诊,而多层螺旋CT检查则是实用和简单的诊断方法。矢状位重建,可以明确地诊断真性或假性滑脱,三维技术可以重建峡部不连和腰椎滑脱模型,获得腰椎滑脱各椎体之间直观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判断峡部裂亦有优势[3]。目前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上下椎体相对滑移的程度分为Ⅰ~Ⅳ度。Ⅰ度: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Ⅱ度:超过1/4,但不超2/4;Ⅲ度:超过2/4,但不超过3/4;Ⅳ度: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4]。

    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主要是双边征、双管征、椎间盘变形(即出现滑脱水平纤维环变形,表现为前一椎体后下缘出现对称的软组织影,而下一椎体后下缘无椎间盘),峡部裂隙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方向不定,边缘呈锯齿状改变峡部裂和椎体错位。而螺旋CT多种成像方式便于观察这些征象。见图1—4。

    3.2 手术适应证 包括:(1)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或原有的下腰痛症状加重,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2)伴发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出现下肢根性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或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3)病程长,有逐渐加重趋势;(4)Ⅲ度以上的严重腰椎滑脱[4—6]。

    3.3 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的优势 普通CT腰椎扫描很难发现椎体峡部不连,仅对椎间盘病变及退变有意义。由于螺旋CT采用容积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腰椎椎体的细微结构,尤其是观察滑脱椎体附近的椎体空间立体关系、小关节等细微病变部位尤其清晰。同时VR图像(见图2、4)基本符合实际腰椎情况,为骨外科医生提供了全面、立体的感官。另外,多层螺旋CT还可以对腰椎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能够从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观察图像,了解腰椎骨质周围信息,例如腰椎周围肌肉、韧带、椎间盘以及其他软组织信息,为全面评价腰椎滑脱程度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笔者认为,多排螺旋CT对于腰椎滑脱手术前治疗方案制定,手术后疗效评估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MSCT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汪贯习,高传平,解桂花,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