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417
N端脑利钠肽前体、尿酸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治中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郑东 樊小松 张凡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proBNP)、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47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为治疗组,47例无心衰的气急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血清N—proBNP、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N—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proBN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联合检测N—proBNP、尿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诊疗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N端脑利钠肽前体; 尿酸; 心力衰竭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尿酸水平以及治疗后NT—proBNP变化,以探讨N—proBNP、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治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47例为治疗组,同期有气急无心力衰竭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77.98±6.33)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冠心病10例,肺心病9例,瓣膜病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76.06±5.91)岁,其中支气管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8例,哮喘5例;肺炎10例,其他5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治疗组病例经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心力衰竭,其中LVEF均<40%,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排除肺心病。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入院后即进行采静脉血测血清N—proBNP浓度(均送南京迪安医学检验所测定)、尿酸;治疗组出院前建议复测N—proBNP,共30例患者好转。

    1.2.2 治疗组予利尿、厄贝沙坦0.15 g,1次/d、环磷腺苷葡胺180 mg,静滴,血管扩张剂、西地兰强心、缓解后予地高辛口服以及控制感染等治疗,2例死亡,其余好转出院,出院前建议复查N—proBNP,共有30例复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N—proBNP水平、尿酸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N—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治疗组治疗后好转患者治疗前后N—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共30例患者好转,这30例患者治疗前N—脑利钠肽为(7068.93±4805.87)pg/ml,治疗后为(1474.66±1322.19)pg/ml,治疗后N—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B型利钠肽(BNP)作为心功能紊乱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1],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NP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在心室,具有利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等作用[2—3]。BNP和N—proBNP由共同的前提物质转化而来,等摩尔释放入血液,但N—proBNP半衰期长,体外稳定。我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推荐将N—proBNP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N—proBNP会显著上升,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尿酸(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尿酸血症(男>420 μmol/L,女>357 μmol/L)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急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4—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组织灌注不足,机体缺血缺氧,抑制了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使尿酸清除减少,同时尿酸合成增加[6]。高尿酸血症反过来通过氧化应激、激活炎症因子,损伤内皮细胞,促进心室重构,加重心力衰竭的发展[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N—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N—proBNP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作为气急患者有无心力衰竭鉴别的重要血液学指标。治疗组显示尿酸均数为429.42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者。施福生[8]研究认为,血浆BNP、血清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直接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本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N—proBNP、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生化指标。

    治疗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复查血清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反映N—proBNP也是心力衰竭好转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N—proBNP、尿酸水平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断、治疗和与气急患者有无心衰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小组.N—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6):401—407.

    [2] 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78—183.

    [3] 汪应涛.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8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