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444
浅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激素的使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童庆东 陈菊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激素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间在本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病例共64例次,其中使用激素为治疗组,共33例次;未使用激素患者为对照组,共31例次。分析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激素相关二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激素未提高重症肝炎的治疗成功率;相反,在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激素使用未提高治疗有效率,反而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激素;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

    众所周知,在重症肝炎的救治过程中,病死率在70%以上[1];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大致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3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2]。本院使用其中的血浆置换术在重型肝炎的救治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过程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同时可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机体所需成分,从而改善肝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3]。但在治疗过程中为避免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过去使用了激素加以预防,如血浆置换过程的输血反应、溶血等。本文就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加以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病例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间在本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共有患者29例,其中男26例,女3例,所有病例均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1岁,平均35.6岁;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2.2次。治疗组为术前使用激素(地塞米松),其中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1岁,平均36.5岁,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1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3例;共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33例次;对照组为未使用激素,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49岁,平均34.5岁,属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共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31例次。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并可排除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及其他代谢性、免疫性肝病可能[4—5]。两组病例均因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水解肽、甘草酸制剂、腺甘蛋氨酸等综合治疗疗效不佳而采用人工肝—血浆换术以支持抢救。

    1.2 方法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所用机器为北京伟立公司生产的WLXEX—888型血液净化仪;所有生化检验均以贝克曼生化仪检测;治疗效果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元时间下降值为参考。不良反应以呃逆发生以例次计;二重感染以发现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例次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间治疗效果无差异。见表1。

    2.2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发生呃逆的例次为2例次,治疗后发生的例次为19例次;对照组治疗前发生呃逆的例次为3例次,治疗后发生的例次为5例次。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不良反应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2.3 两组间二重感染发生的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于治疗前均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阳性;治疗后治疗组发现9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阳性,对照组仅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白色念珠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二重感染发生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从以上结果笔者发现,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使用激素不仅未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弊多利少,同时两组均在人工肝前发现1例咽拭子涂片有白色念珠菌阳性,考虑重症肝炎患者本身因免疫功能低下致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生,故更不推荐在术前常规使用激素以预防溶血。

    3.2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呃逆的发生率比较高,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消化道或膈肌的不良刺激有关。

    3.3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否使用激素,两组均有3例发生溶血,经调整血浆交换泵的流速后可改善及预防,考虑机械性因素可能性较大。

    3.4 因本区地域、经济及医疗条件、环境等条件所限,治疗过程中患者中途转院或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的例数过多,未能就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术前是否使用激素的最终治疗结局加以比较,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以期得到更为完整的观察结果,在此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Sechser A,Qsorio J,Freise C,et al.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devices fulminant liver failure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