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36415
不同方法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刘伟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7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服用奥美拉唑,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肠道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0%,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穿孔、出血或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溃疡愈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4.2±2.8)岁,病程0.5~7年,平均(3.2±1.7)年。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以及询问病史均确诊为胃溃疡,直径为2.4~20.0 mm。均处于活动期,具体分期包括A1期和A2期。且经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44例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26例为Hp阴性。所有患者中不包括有胃部手术史和严重并发症患者,且排除上呼吸道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妊娠哺乳期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1次/d,20 mg/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3次/d,20 mg/次。两组均连续用药2个月。与此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溃疡变化和愈合的情况。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者可再延长1年的服药期,并且每月准时到医院复查1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胃溃疡是胃壁溃烂形成的缺损,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单发者常见于胃体小弯角切迹处,多发者多见于胃窦部。溃疡始于黏膜层,进而殃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形成深浅不一的壁龛。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口部光整,邻近组织呈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并逐渐向正常胃壁过渡。由于纤维组织增生,黏膜皱襞常以壁龛为中心呈放射状纠集。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可致穿孔,穿孔处胃壁与邻近组织或脏器粘连即构成所谓的慢性穿孔,又称穿透性溃疡。有的溃疡底部及四周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坚韧的胼胝样结构,称胼胝性溃疡。极少数慢性溃疡可发生癌变[2]。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暖气与泛酸。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有节律性。

    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药,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生成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从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3]。铝碳酸镁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吸收进入血液,能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部疾病,抗酸作用迅速而温和,作用持续时间为碳酸氢钠的6倍。可吸附胃蛋白酶,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并有结合胆盐的作用,抵抗胆盐对胃、食管黏膜的损害[4]。铝碳酸镁含铝、镁两种金属离子,从而相互抵消了便秘和腹泻的副作用。综上所述,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服用奥美拉唑,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静.奥美拉唑治疗18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1):1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