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36424
12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伍煜伦 赵青山 陈素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10例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非老年人组比较,老年人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的患病率均较高(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患病率均较低(P<0.05)。伴随疾病率、死亡率均较高(P<0.05)。结论:掌握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临床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病情急,且发展迅速,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及血便。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血管老化严重,一旦患此病,病情较为严重,加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致使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了解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10例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分析比较,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老年人组,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60~88岁,平均70.3岁。同期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设为非老年人组,其中男74例,女36例,年龄18~59岁,平均40.3岁。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因服用药物而导致的假阳性黑便。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比较两组的出血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疾病、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两组患者均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表现包括晕厥、休克、贫血、上腹部不适,老年人组晕厥21例(17.5%)、休克41例(34.2%)、贫血83例(69.2%)、上腹部不适56例(50.9%),非老年人组晕厥9例(8.2%)、休克23例(20.9%)、贫血57例(51.8%)、上腹部不适40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伴随疾病比较 老年人组心脑血管疾病32例(26.7%),糖尿病12例(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5%),肝硬化5例(4.2%),肾功能不全1例(0.8%),非老年人组心脑血管疾病6例(5.5%),糖尿病3例(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1.8%),肝硬化1例(0.9%)。老年人组中伴随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组(P<0.05)。

    2.4 两组死亡率比较 老年人组治愈99例,死亡21例,死亡率为17.5%,非老年人组治愈101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8.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掌握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对指导临床诊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以胃溃疡为主,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其他包括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贲门撕裂等。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抵抗力弱,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发生。老年人幽门杆菌感染率高,老年人胃癌发病率高等均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1-4]。老年人基础病较多,多数患者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常见的有糖皮质激素、抗凝剂、扩血管等药物,临床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胃肠道损害有密切相关性,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5]。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血小板凝集,诱发出血,还可损害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影响上皮细胞的修复功能,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浅表性溃疡发生,因而出血发生时症状均较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特别是患有胃肠疾病者应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必要时可给予抑酸类药物或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吸烟、饮酒均可促进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胃黏膜,因而老年人应忌烟酒。应注意调节老年患者的情绪,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造成胃酸分泌功能紊乱,诱发消化道出血。针对出血病因未明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敏感性下降,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本资料显示,晕厥、休克、贫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显著高于非老年人组,对于存在上述症状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经胃镜检查确诊,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6]。

    由于老年人体质弱,脏器功能减退,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常伴随其他疾病,本资料显示,伴随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可导致老年患者循环功能减退,降低胃黏膜防御功能,易造成胃黏膜糜烂、溃疡等,引起消化道出血。此外,老年人伴随疾病多,致使并发症增多,易造成反复出血,使得死亡率较高。本研究中,老年人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组。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因素复杂,若得不到及时明确诊断,可危及生命,掌握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洪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0):31-32.

    [2]严海云.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