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36482
不同麻醉药物对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熊其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在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要求作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8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B组8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C组8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麻醉,观察三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子宫收缩幅度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比较三组镇痛效果显示,术中C组优59例,良21例,优良率100%,术后优65例,良15例,优良率100%,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三组发生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5.00%,B组43.75%,C组40.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MAP较A、B组平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药物不会出现呼吸抑制,并对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SpO2,及时给予辅助给气;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作为人流术的首选。

    【关键词】 不同麻醉药物; 人工流产术; 效果; 呼吸循环; 影响

    为了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降低麻醉对人体呼吸、循环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240例要求作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240例要求作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80例患者年龄18~32岁,平均(26.5±8.5)岁,平均体重为(57.8±11.2)kg,平均孕周为(15.1±3.2)周;B组80例患者年龄17~34岁,平均(27.5±10.5)岁,平均体重为(58.1±9.8)kg,平均孕周为(15.6±3.1)周;C组80例患者年龄19~33岁,平均(26.5±7.5)岁,平均体重为(58.4±9.7)kg,平均孕周为(15.8±3.4)周;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妊娠天数为45~70 d,无手术禁忌证及药物过敏史;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及有呼吸、循环、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1.3 麻醉方法

    1.3.1 A组麻醉方法 本组80例患者术前均禁饮禁食4 h,进入手术室后用束缚带固定四肢,常规开放前臂静脉,常规无创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等。消毒铺巾后。采用异丙酚2 mg/kg缓慢静注。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即给低流量面罩吸氧并开始手术,术中如出现肢体活动则追加异丙酚0.5~1 mg/kg。密切监测SpO2值,当SpO2<90%时,给予麻醉面罩辅助通气,HR<55次/min,给予0.2~0.3 mg阿托品。

    1.3.2 B组麻醉方法 本组80例患者术前准备与术中观察同A组,先将0.1 mg芬太尼稀释后给予静脉注射,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异丙酚1.6~2 mg/kg缓慢静注。

    1.3.3 C组麻醉方法 本组80例患者术前准备与术中观察同A组,先给予1~1.25 mg咪唑安定4~5 ml,0.5 mg芬太尼稀释后静脉注射,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异丙酚1.6~2 mg/kg缓慢静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镇痛效果、心率(HR)、呼吸抑制发生数、平均动脉压(MAP)。

    1.5 镇痛效果判定

    1.5.1 术中镇痛效果判定 优:患者术中表现安静,无肢体动作;良:患者术中略有痛苦表情,但不影响手术操作,肢体活动幅度小;差:患者术中表情痛苦,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肢体活动幅度大。

    1.5.2 术后镇痛效果判定 优:术后无腹痛;良:术后有轻微腹痛;差:术后腹痛明显。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术中三组发生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5.00%,B组43.75%,C组40.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MAP较A、B组平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超过5000万妇女因非计划妊娠而要求终止妊娠,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传统的人工流产均是在无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1],由于手术时局部刺激过强,常会引起患者身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如主观不适感及迷走神经兴奋症状等[2],同时疼痛会引起精神紧张及身体躁动,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子宫出血和子宫穿孔的意外等[3-4]。因此,在行人工流产术时,给予有效的麻醉镇痛是完全必要的,临床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方式很多,选择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从本研究三种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后效果显示,术中C组优59例,良21例,优良率100%,术后优65例,良15例,优良率100%,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好,患者疼痛轻。

    异丙酚是无痛人流的主流药物,具有起效快、苏醒完全、作用时间短的优点,但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6],其影响程度与用药的剂量和注药的速度成正相关,表现为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和低氧血症,偶有呼吸抑制和暂停,芬太尼是阿片类麻醉药物,是一种强效镇痛药[7],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00倍,咪唑安定能增强其他麻醉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大大减少药物的用量,能达到平衡麻醉的作用,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及稳定血流动力学,从术中与术后三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指标显示,C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指标更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秀芳,刘会娥,张春梅,等.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7(2):123.

    [2] 杨德荣,花象锋,赵咏梅,等.丙泊酚两种给药方法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呼吸抑制的影响[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2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