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5995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冯明月 王中洁 符碧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产后42 d进行询问症状、妇科检查及盆底功能筛查。对照组60例在筛查后使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 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 3个月再次进行询问症状、妇科检查及盆底肌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有利于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 效果优于单用阴道哑铃治疗,能明显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阴道哑铃; 盆底组织器官;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 on,F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导致盆底神经肌肉、结缔组织造成的损伤在盆底功能障碍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角色[2]。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近年来非手术治疗又以物理康复治疗为主,本院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治疗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单胎婴儿的初产妇120例,年龄19~40岁,孕周37~41周,体重56~70 kg,一般情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及泌尿系疾病等既往史。产后42 d回院复查,询问其有无尿失禁、尿失禁频率、常规妇科检查及进行盆底肌肌力筛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 平均年龄(25.53±5.04)岁,孕周(38.89±1.23)周,新生儿体重(3060.00±328.94)g;盆底肌肌力[Ⅰ类(1.80±1.62)级;Ⅱ类(1.60 ±1.15级)],压力性尿失禁24例,阴道壁膨出12例,阴道松弛10例,轻度子宫脱垂8例,盆底肌力3级以下但无症状6例;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26.32±5.22)岁,孕周(38.86±1.36)周,新生儿体重(3070.00±363.74)g,盆底肌肌力[Ⅰ类(1.82±1.60)级;Ⅱ类(1.92 ±1.21级)],压力性尿失禁26例,阴道壁膨出15例,阴道松弛8例,轻度子宫脱垂6例,盆底肌力3级以下但无症状5例。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产后42 d开始使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产妇训练时从最轻或直径最大的阴道哑铃开始,收缩盆底肌肉使阴道哑铃在阴道内保存1 min,逐渐延长保持的时间,当产妇可以保持10 min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重量或改换直径较小的哑铃,每次15 min,每天1次,持续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 采用法国进口的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第一步给予频率50 Hz、脉宽250 us的电刺激,电流的大小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主要作用是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第二步给予频率8~32 Hz、脉宽320~740 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主要作用为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第三步给予频率为20~80 Hz、脉宽为20~320 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主要作用是让患者学会Ⅱ类肌纤维收缩,锻炼Ⅱ类肌纤维肌力。第四步给予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主要作用是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一般每次治疗20~30 min,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盆底肌力5级和(或)临床症状消失及解剖结构正常;好转:盆底肌力提升2级及以上和(或)临床症状减轻或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的程度减轻;无效:盆底肌力提升1级以下和(或)症状仍存在,程度同前,解剖结构无变化;加重:盆底肌力提升1级以下和(或)症状程度加重,且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的程度加重。有效=治愈+好转。治疗后效果评价与治疗前检查均由同一妇科医师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FPFD 病因很多,大量资料显示妊娠和分娩是FPFD的独立危险因素[3]。如果盆底肌肉在妊娠和分娩受损伤时不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盆底肌肉越来越松弛,相应的并发症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往往需手术治疗,面临医疗费用高,手术风险大,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产后如能及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及治疗,可以减少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阴道松弛、轻度子宫脱垂等发生率,从而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盆底功能康复是治疗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有前景的方法。现常用的盆底功能康复方法有盆底肌训练(也称Kgel运动)、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由于传统的阴道哑铃训练及Kgel运动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长期训练,作用持久。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后功能暂停,单纯的阴道哑铃治疗无法唤醒受损的肌肉神经,故疗效往往不理想,尤其是重度患者,本组治疗病例中尚有治疗后加重病例,故可看出单纯阴道哑铃疗效果是有限的。有Meta分析提示,生物反馈治疗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5]。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通过放置在阴道的电极,给予低频的电刺激,使盆底肌肉兴奋性提高,唤醒因受损而功能暂停的肌肉的本体感受器,使肌肉被动性收缩,达到锻炼盆底肌肉,增强其控尿能力及支持能力的目的[6]。为克服单纯阴道哑铃治疗效果不足,本院采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通过置于阴道内探头,释放电刺激,使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训练,逐渐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最后即使脱离仪器亦可利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家庭康复锻炼,从而有效地训练盆底功能,并能够更持久地维持盆底功能。通过观察联合治疗在治疗后无加重病例,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阴道哑铃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及预防、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重视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女性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63-564.

    [2] 黄剑青,尹玲英,黄亦文.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复健的效果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