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017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钟晓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198例行化疗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12%(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截至随访结束(2012年1月),共死亡399例,存活26例,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0.5、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24%、62.35%、51.76%、22.59%、13.18%、6.12%;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肝转移个数、肝转移最大直径、既往化疗史、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手段均是影响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低,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疗效评价; 预后影响因素; 中位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提高结直肠癌病灶切除的存活率[1]。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的最常见部位[2],发生肝转移后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极差,而大多数患者在诊断出结肠癌时已出现肝转移,即便根治性切除肝部病灶组织,其无瘤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仍较低[3-4]。因此,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是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故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男257例,女168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18.3±15.7)岁;其中直肠癌81例、乙状结肠癌106例、升结肠癌86例、横结肠癌67例、降直肠癌85例。277例患者通过B超或CT及术中探查发现、并由病理学确诊为合并肝转移癌,148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转移灶大小不等,直径为1.2~7.8 cm,平均直径为(3.5±1.2)cm;单发转移灶139例,多发转移灶286例。纳入指标:(1)完成规定治疗方案及依从性较好者。(2)完成术后随访者。(3)患者知情同意下,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425例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均行根治切除术。肝转移病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型治疗:227例患者进行转移病灶切除,其中153例行Ⅰ期和Ⅱ期根治性切除手术,并保留手术切缘距肿瘤1 cm,74例患者由于手术切缘有肝门静脉、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胆道内有癌栓及手术切缘癌组织病理阳性等,进行姑息性切除;198例患者行化疗治疗,其中72例行全身化疗,采用FOLFOX方案,126例行含奥沙利铂方案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

    1.3 评价标准 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RECIST 1.0版本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5]。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且维持至少4周。部分缓解:所有目标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缩小在30%以上,且维持至少4周。稳定:所有目标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部分缓解,增大但未达到进展。进展:所有目标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增大在20%以上,或出现1个以上的新病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227例患者进行转移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其余198例行化疗治疗,其中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稳定43例、进展32例,其中总有效率为62.12%。

    2.2 远期疗效 随访时间为24~90个月,平均随访(52.83±13.71)个月;共死亡399例,存活26例(随访截至2012年1月),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0.5、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24%、62.35%、51.76%、22.59%、13.18%、6.12%。

    2.3 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肝转移个数、肝转移最大直径、既往化疗史、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手段均是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1。

    3 讨论

    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率较低、生存期较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原发性病灶根治切除后,需要进行肝部的肿瘤治疗。肝的解剖学位置特殊,血供丰富,来自直肠的癌细胞可通过血液转移至肝脏,引起肝肿瘤的发生。转移瘤病理学参数、患者的治疗情况等因素均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但具体因素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进行相关探讨。

    根据肝转移的部位及肿瘤参数等因素,本研究制订相应的方案,主要可分为病灶切除治疗和化疗治疗,发现近期效果较好,如病灶切除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而198例化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12%。截至随访结束,仅26例存活,且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与闫东等[6]报道的15.6个月相近。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最低位五年的6.12%。本研究采用Logrank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中位生存时间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转移瘤参数(数目、分布、肝转移个数、转移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治疗情况(既往化疗史、治疗手段),提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梁鸿,裘正军.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