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34277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对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与同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者在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以及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临床应用时应正确掌握其适应证,以发挥其更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根据病因胸腰椎骨折可分为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稳定性爆破型骨折、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Chance骨折、屈曲-牵拉型损伤以及脊柱骨折-脱位等类型[1]。临床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常见,它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其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日臻完善,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等,目前被认为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2]。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并与同期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压缩骨折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有明确外伤史,且无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体征者入选。同时排除患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术区皮肤异常者[1]。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2~78岁,平均64.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撞伤6例,摔伤7例,扭伤9例;骨折部位:T11 5例,T12 7例,L1 6例,L2 9例,T10~12 1例,T12~L2 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6 d。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63~77岁,平均65.4岁;致伤原因:坠落伤9例,撞伤7例,摔伤5例,扭伤9例;骨折部位:T11 4例,T12 9例,L1 7例,L2 8例,T10~12 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8 d。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无神经受压症状。性别、年龄及术前椎体高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前均行X线和CT检查。患者取俯卧位,手术过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麻醉方式采取局麻。于椎弓根投影的外侧缘进行穿刺,C型臂X光机透视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沿导针将扩张管和工作套管旋入,拔出扩张管,并以开路钻开路建立手术通道,随即将Sky成形器植入通道内,旋转手柄使Sky成形器逐渐膨大,当椎体复位满意或成型器压力显著增大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安装手柄,回缩、拉直并将成形器取出。椎体空腔内注入骨水泥,3~6 ml,平均4 ml[2]。

    1.2.2 对照组 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前均行X线和CT检查。采取局麻、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术。首先寻找伤椎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并进行穿刺,通过伤椎椎弓根进入椎体前中部,位置满意后抽出穿刺针内芯并植入导针,而后拔出穿刺针,再沿导针将扩张管和工作套管旋入,经工作套管将精细钻缓慢推入,直至钻头尖到达椎体前缘,此时正位X线钻头尖到达棘突边缘[2]。椎体空腔内注入低黏度骨水泥,3~7 ml,平均4.5 ml。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椎体高度恢复率以及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前压缩率-术后压缩率)/术前压缩率×100%;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术前后凸角度-术后后凸角度)/术前后凸角度×100%[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4~18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总体疗效满意。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易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长期卧床休息为主,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一项微创技术,是近几年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欧美国家均得到了重视并广泛应用,很多临床报道效果满意[3]。目前,此类手术在我国也已开展,主要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转移瘤、椎体血管瘤等,已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4]。它不仅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而且疼痛缓解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有文献报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仅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能将压缩的骨折椎体复位到一定高度,从而矫正后凸畸形,这也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较的明显优势之一[4-5]。

    本研究对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取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而无论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还是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方面,观察组均展现了其优势,术后2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但在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方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具优势,不失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以充分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屈国衡.老年骨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25.

    [2] 陈博来,宁飞鹏,林定坤,等.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96-499.

    [3] Bouza C, López T, Magro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J]. Eur Spine J,2006,15(7):1050-1067.

    [4] 杨惠林,牛国旗,梁道臣,等.单侧与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299-1302.

    [5] 丁亮华,王祁,张敏,等.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2):115.

    (收稿日期:2012-07-12) (本文编辑:王宇), http://www.100md.com(李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