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908
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132例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张景在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对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治疗进行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住院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共132例。其中对照组(外剥内扎)50例,观察组(PPH手术)8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如包括尿潴留、伤口水肿、肛门坠胀、排便困难、控便失调、肛门狭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水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可用于重度混合痔患者。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重度混合痔; 效果; 并发症

    Ⅲ、Ⅳ期内痔, 或反复出血的Ⅱ期内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手术已为大家所认可,而有明显外痔的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手术治疗却存在着很大分歧[1]。单纯的PPH 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效果欠佳, 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又对患者的创伤大,且疼痛明显。笔者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1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住院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共132例,其中男75例,女57例,年龄21~78岁,平均为(48.7±8.9)岁,病程2~43年,平均为(15.6±4.8)年。内痔Ⅲ期108例,Ⅳ期24例,56例伴有肛乳头肥大增生,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外痔。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8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采用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PPH手术):吻合器采用国产一次性胃肠圆形吻合器(34#),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指力充分扩肛,放入肛管扩张器,取出内芯,助手固定扩张器。用7号线在齿线上2~4 cm处直肠黏膜下层于3点位进针作荷包缝合,将吻合器旋开至最大位置,将抵钉座置入荷包线之上,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于中心杆,用引线器将缝线由吻合器侧孔导出,持续适度牵拉荷包缝合线,同时旋紧吻合器至安全刻度,打开保险装置,击发吻合器,并保持吻合器关闭状态30 s,放开吻合器手柄,逆时针旋转180°,平稳缓慢退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确认有无出血。如有明显出血点取3个0的可吸收线在出血点缝合止血。切除突起明显的外痔,电凝止血。部分只是静脉曲张无明显赘皮突起的外痔可不需切除,合并有肛乳头肥大增生的一并切除肛乳头,检查无出血后,肛内塞入复方角菜酸酯栓1粒,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对照组(外剥内扎):以1:1消痔灵液注射内痔至黏膜变白为止,钳夹内痔痔核,在肛缘外痔皮肤上作一V形切口,将外痔向上剥离至齿线上0. 5 cm 处,用7-0线作“8”字贯穿缝扎,将外痔连同已被缝扎的内痔痔核残端切除,外痔切口有明显出血处给电凝止血;同法处理其它内外痔核。术毕肛内塞入复方角菜酸酯栓1粒,用凡士林纱条塞肛压迫。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如包括尿潴留、伤口水肿、肛门坠胀、排便困难、控便失调、肛门狭窄。按照1995年《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痔消失。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痔缩小甚至消失。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配对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

    观察组(n=82)80(97.6)2(2.4)0

    对照组(n=50)48(96.0)2(4.0)0

    字2值0.2580.258-

    P值0.6120.612-

    2.2 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恢复工作时间及术中出血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住院、恢复工作时间的比较(x±s)

    分组手术时间

    (min)术中出血

    (ml)住院时间

    (d)恢复工作时间

    (d)

    观察组(n=82)15.9±5.215.5±2.96.3±2.110.5±1.2

    对照组(n=50)18.4±4.934.6±3.811.1±2.516.3±3.2

    t值2.73832.56811.84214.821

    P值<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伤口水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PPH手术是1994年Loder等提出肛垫下移学说,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根据这一理论,首次通过环形切除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治疗3、4期环形脱垂内痔[2]。该手术方法近几年在国内广泛开展。PPH的优点在于保留齿线及以上2 cm内的黏膜,因为肛垫的痛、温及触觉感受器集中在齿线上方0.25~1.5 cm处,PPH保留了肛垫的正常感觉功能[3]。临床上发现3、4期内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外痔,传统外剥内扎术除对肛垫破坏大外,往往需切除的外痔更多,对肛管损伤大,容易引起肛门感觉异常,肛门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因此有学者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证实有很好的治疗效果[4-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所需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口水肿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PPH加外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保护肛门控便能力、伤口水肿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理想手术方式。但是观察组手术耗材贵,患者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PPH手术虽然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患者的手术方式。

    总之,PPH加外痔切除术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可用于重度混合痔患者。

    参考文献

    [1] 刘永安,黎艳芳,陶琦,等.PPH加肛缘皮赘切除整形136例临床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