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936
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张小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在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95例因外伤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优质护理的为研究组(n=50),选择普通护理的为对照组(n=45),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研究组分别为(20.9±4.1)h、(120.9±4.5)mm Hg、(80.3±4.2)次/min、94.0%(47/50);对照组分别为(33.8±7.3)h、(135.9±9.7)mm Hg、(102.8±8.2)次/min、80.0%(36/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外科实施清创缝合术治疗过程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术中血压、心率保持在较平稳的水平,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急诊; 清创缝合术; 满意度

    优质护理旨在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保证患者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1]。急诊科接诊的多为危、重、急的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或其家属就诊时急躁、冲动,对医务工作者期望大。因此,很有必要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笔者所在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95例行急诊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在急诊行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95例,其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采用普通护理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四肢外伤的患者44例,头皮外伤的患者34例,躯干外伤的患者17例。患者年龄15~45岁,平均(27.3±10.7)岁。纳入标准:外伤,生命体征平稳,需行清创缝合术。排除标准: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或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清创缝合均采用局部麻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1)接诊时优质护理:作为急诊科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准确迅速做好分诊,减少患者候诊时间,使患者尽快得到相应处理,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患者一到科内就诊,护士准确迅速做好分诊工作,先将患者直接带至外科室,安置好手术床位,并马上通知医生及护理人员到床边作相应检查和处理,同时交待家属挂号,如无家属在旁者由护士协助挂号及取药。②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及时使用有效地止血和相应的治疗,必要时可先用外科备用药为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再补交费取药归还。③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讲解手术操作及术中会出现的情况,让患者对其手术有信心,避免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进行,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防止由于疼痛剧烈而影响手术进行。(2)术中优质护理:①手术开始后保持与患者进行亲切地交谈,通过多巡视、多观察、多关心、多安慰、多解释,取得信任,转移患者注意力,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主动介绍手术医师,告知患者目前所处的环境位置,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6 ℃,湿度50%~60%;②术中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不适,告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师,以便解决问题;(3)术后优质护理:①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帮患者清理伤口周围血迹,检查伤口是否包扎完善,并嘱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温开水,并送患者至留观室观察30 min,确定生命体征稳定、无出血、裂开后方可离开,期间多巡视、多询问,有不适者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②加强术后饮食指导,嘱患者清谈饮食为主,多吃高蛋白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并避免患肢早期运动,不碰水、不挤压,以防伤口裂开及出血;(4)离院时优质护理及康复指导:离开时,交待患者具体复查时间,指导合理进食,复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联系卡上有医院急救电话、科室号码,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联系;另一方面,由责任护士不定期对其电话回访,督促其药物按时按量服用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2]。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离院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度内容(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一般满意属于满意的范畴);术后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对照组比较,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血压、心率明显降低,均在正在水平范围之内,对护理满意度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

    (min)收缩压

    (mm/Hg)术中心率

    (次/min)满意度

    例(%)

    研究组(n=50)20.9±4.1120.9±4.580.3±4.247(94.0)

    对照组(n=45)33.8±7.3135.9±9.7102.8±8.236(80.0)

    t/ 字2值10.4629.4949.1914.20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疾病及自理能力需求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包括治疗、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责任护士深入临床,走近患者,落实床旁护理,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3-4]。大量文献报道表明,优质护理使患者多种生物节律达到平衡和谐,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生理和心理都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生理状态配合手术及治疗,使患者血压、心率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6]。本报道中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有效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血压、心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使医患之间距离拉近,加强了护患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关注与关怀,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了围手术期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了家属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度[7]。本报道中采取优质护理的患者随访满意度为9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