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357959
改良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4期
     【摘要】 目的:应用改良小切口技术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3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沿腓肠肌内侧头内缘与半腱肌间隙钝性分离,将腓肠肌内侧头肌腹与腘血管束拉向外侧,显露关节囊并切开,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4.0 mm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结果:3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3个月(6~24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后抽屉试验阴性者31例(86.7%),<1+者5例(13.3%),无2+以上者。Lysholm评分平均96.6分(86~100分)。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34例,屈膝活动受限者1例,伸膝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改良小切口入路简便、安全,无须显露腘血管神经束,复位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附着点骨折; 改良小切口入路固定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约占交叉韧带损伤的20%[1],而胫骨附着点骨折可以看成是特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对于有移位造成后抽屉试验阳性病例有极强的手术必要性,Dejour等[2]发现认为80%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膝关节痛和骨性关节病的改变。近年来随着对交叉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认识的加深,许多学者均主张积极手术治疗;邹鸿星等[3]认为应放松手术指征,因多数无移位的骨折,随着膝关节的轻度活动或胫骨的重力作用发生移位,其次骨折片在关节液的浸泡中会明显影响骨折的愈合,导致膝关节的功能丧失。目前手术治疗有两种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