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356149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5日 仇爱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1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老年; 骨折;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手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是一个应激事件,患者往往怀有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手术配合以及术后康复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对74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61~83岁,平均(71.36±7.27)岁;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干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20例,其他部位7例;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1例。观察组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平均(72.73±7.94)岁;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22例,其他部位8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史,且排除手术禁忌。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别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是协助医生及麻醉师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护理。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进行术前方式,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的大致过程和配合要点,消除患者由于对手术室感到陌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巡回护士进行热情而友善的迎接,并且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麻醉体位,对于不必要的暴露尽量减少,特别是对于患者隐私部位予以适当保护。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向患者进行说明,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性。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或者是在手术过程中针头由于改变体位而滑脱,保证输液的安全性[2]。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可以通过握手等肢体语言给予安慰;神智清醒的患者可以随时告知其手术进行状况[3]。遇到发生病情突变等紧急情况是,护理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过度慌张而导致患者紧张。手术结束时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认真清理患者的伤口,擦除血迹,认真包扎。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会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术后第二天探访患者,告诉患者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进一步消除患者的顾虑。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及手术后采用SAS对两组患者焦虑水平进行评价,并请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理念是一人为中心,强调在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等情况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需要护理人员见爱心、同情心、耐心、责任心体现在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发展,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不再仅仅限于机械性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而是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4]。

    手术室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5],加上对于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很多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往往具有较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负担又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加以及耐受力下降[6],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据相关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认为术前访视是必要的[7]。因此在术前由巡回护士进行访视,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这位巡回护士进行迎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礼貌性的语言可以有效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应注意礼仪。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帮助患者建立手术的信心,并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保证患者的舒适性[8]。术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当健康指导,通过向患者传递手术顺利的信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人性化护理变被动为主动,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更好的观察能力和交往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9]。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的生命体征度过手术,提高护理满意度[10]。

    参考文献

    [1] 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31.

    [2] 杨小红,阮爱娟,桂赛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21-122.

    [3] 张景红.外科手术后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26.

    [4] 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92.

    [5] 事丽霞,邹爱元,钟文蕙,等.特区护士如何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3(5):110-111.

    [6] 邱伟婷,祝妍华,张绿云,等.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