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355778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王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以及定时监测血糖等护理干预,比较在同等治疗水平下强化护理干预与普通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出院时空腹血糖(FBG)、三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等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护理干预; 疗效

    我国2003年有2380万糖尿病患者,2010年已超过了9200万,给国计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1]。WHO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将有1.3亿DM患者[2],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如何提高DN的治疗效果并减缓DN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以及定时监测血糖等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并督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正确自测血糖等措施,来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8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科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4~76岁,中位年龄(52.4±5.2)岁;病史3~21年,中位病史(13.7±4.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KDOQI糖尿病肾病指南诊断标准[3],并排除其系统他疾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2.2±5.3)岁;病史4~21年,中位病史(13.5±4.6)年。各指标均值:FBG (12.32±0.90)mmol/L,PBG (16.12±0.70)mmol/L,GHbAlc (9.7±2.1)%,BUN (11.3±3.1)mmol/L,SCr (161.28±11.3)μmol/L,Alb (26.0±3.7)g/L和24 upro (361.82±21.1) mg/24 h。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6岁,中位年龄(52.6±4.9)岁;病史3~21年,中位病史(13.9±4.5)年。各指标均值:FBG (12.30±0.80)mmol/L,PBG (16.14±0.70)mmol/L,GHbAlc (9.9±2.0)%,BUN (11.1±3.3)mmol/L,SCr (161.38±11.50)μmol/L,Alb (24.0±4.1)g/L和24 upro (341.44±22.3)mg/24 h。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史、各项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相同药物治疗水平下,实验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强化护理干预包括:(1)健康教育,以讲座的形式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并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使患者了解更多疾病及其相关知识;(2)心理干预: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加之患者由于需要频繁地监控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注射及佩戴胰岛素泵,并且其饮食和运动的生活习惯也需要相应地改变。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患各种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大,而精神疾病的治疗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4]。护理人员通过以更好的服务态度,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心、体贴,进而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饮食干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必不可少的措施[5-6],通过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提供饮食指导,教育并督导患者定时定量饮食,为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食基础;(4)用药指导:教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普及降糖药物的相关知识,教育并督导患者正确合理及规范化用药,使系统性规范化药物治疗的效果充分发挥;(5)定时监测血糖:定时规律检测患者血糖,并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以了解血糖的控制及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疾病信息,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做到科学、规范以及个体化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FBG)、三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相同的治疗水平下,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水平,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需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加之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局限性都将严重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工作贯穿在患者的整个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而且护理人员是临床治疗工作当中最直接的执行者,因而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实验组通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了更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不仅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而且使患者了解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建立了正确的饮食行为,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基础。通过指导患者自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规律服用降糖药物,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本次试验中,临床观察到治疗后病例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7]。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以及定时监测血糖等护理干预,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臧丽,刘芳,付平.1,25(OH)2D3与糖尿病肾病[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