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355802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陈宝玉 张鸣竹 房振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骨转移癌患者分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和单纯放疗组。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第1天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滴,每4周重复,不少于4次,第2天开始行局部放疗,放疗剂量,常规分割DT 40~50 Gy/20~25次/4~5周;大分割DT 30 Gy/10次/2周;单纯放疗组行单纯局部放疗,观察两组止痛疗效及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和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可提高疼痛缓解率及活动能力,不明显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骨转移癌; 放射治疗; 唑来膦酸

    骨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多引起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多数患者为多发骨转移且病灶受部位影响而使放疗受限制,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探索放射治疗联合其他方法治疗骨转移癌。现将本科室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骨转移癌单纯放疗及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62例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31例和单纯放疗组31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9岁;疼痛:重度15例,中度11例,轻度5例。单纯放疗组:男22例,女9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58岁;疼痛:重度16例,中度10例,轻度5例。全组病例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无心肺功能严重不全。原发病灶均病理学诊断,骨转移病灶均经X线片、CT、ECT、MRI、PET-CT中两种以上影像检查明确诊断,34例单发,28例多发。

    1.2 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采用西门子PRIMUS M型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或15MVX射线或电子线。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状况不同而给予放疗分次剂量不等。对行走严重困难给予大分割,每次Dt 3 Gy,每周5次,总量30 Gy;其余给予常规分割,每次Dt 2 Gy,每周5次,总量40~50 Gy。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第1天唑来膦酸4 mg静滴,每4周重复,共用4~6个周期。第2天开始行放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 疼痛评价标准 VRS法分为四级。0级:无疼痛;Ⅰ级: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1]。

    1.3.2 止痛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总有效率为CR+PR+MR。

    1.3.3 活动能力分级 0级:活动自如;Ⅰ级:活动受限;Ⅱ级:活动明显受限;Ⅲ级:完全不能活动。

    1.3.4 活动能力的改善评价标准 显效:活动能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者;无效:未提高或降低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痛效果比较 放疗前疼痛分布:单纯放疗组Ⅰ级5例;Ⅱ级例15;Ⅲ级11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Ⅰ级4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放疗后疼痛分布:单纯放疗组0级13例,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5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0级18例,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1例。单纯放疗组缓解22例,总有效率71%;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缓解29例,总有效率9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2,P<0.05)。见表1。

    2.2 两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活动能力均有改善。放疗前活动能力情况:单纯放疗组Ⅰ级14例;Ⅱ级15例;Ⅲ级2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例。放疗后活动能力情况:单纯放疗组0级17例,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1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0级23例,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0例。单纯放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3%;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及呕吐,主要为照射野包及部分消化器官,联合组有患者出现发热及肌肉酸痛。

    3 讨论

    骨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仅次于肺、肝。骨转移可导致剧烈疼痛、功能活动障、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可以加快病情的发展,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转移癌最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破坏,转移癌发生部位以椎骨、骨盆骨及肋骨最为多见,约占80%左右,其次为股骨、颅骨、和肱骨。骨转移癌的预后依原发病的不同而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9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