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2691663
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11期
     2.4.2 一般护理

    2.4.2.1 休息 心力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休息就可以使病情明显减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可给予短期内卧床休息,待症状缓解1周左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度心理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生活应由护士协助完全;因长期卧床易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直立性低血压、虚弱等。因此,心力衰竭患者恢复期一般可在室内活动(床边散步),以减轻心脏淤血,提高心脏代偿能力[5]。

    2.4.2.2 体位 根据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协助患者取不同体位。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为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采用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部淤血症状;严重的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端坐卧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而缓解呼吸困难。

    2.4.2.3 吸氧 心力衰竭时组织缺氧,故须给患者吸入氧气,有利于改善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患者可给予低流量2~5 L/min吸氧;急性肺水肿的患者给予高流量5~10 L/min,并加用30%~50%酒精湿化吸入,以减轻肺泡沫表面张力,促使通气功能的恢复。肺心病患者则要严格控制氧流量,防止吸入高浓度氧对呼吸的抑制。吸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程度的纠正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4.2.4 合理饮食及控制钠盐的摄入 患者饮食应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的需求,进食速度勿过快、食量勿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要少食多餐,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避免摄入难消化及产气多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