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2691764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差异与个体化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11期
     【摘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脑梗死发病率呈增多趋势,故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差异与个体化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从脑细胞和脑组织的缺血耐受性、脑循环代谢调节机制、缺血半暗带、TTW的个体化和差异性、溶栓、抗凝与TTW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脑梗死治疗时间窗进行全面评估,并指导临床实践,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时间窗; 差异; 个体化; 进展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公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随之不断调整,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脑梗死患病率呈增多趋势[1]。静脉溶栓(rtPA)疗法经美国NINDS研究所于1995年证实,在发病3 h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可获得一定效果,超过这一时限反而会使出血危险性增加。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提高治疗质量,临床对治疗时间窗(TTW)的研究加大了重视力度[2-3]。脑梗死属高度个体化疾病,有关TTW个体化差异的研究目前已广泛开展,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 脑循环代谢调节及脑组织缺血耐受性的差异分析

    在缺血耐受性的表现上,脑细胞和脑组织间存在一定差异,脑循环代谢调节机制在不同个体间所具有不同的特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