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2691473
各种急救培训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12期
     4 讨论

    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具体分析,将以上模式优化,充分利用其优点,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导师可以把授课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堂讲解,另一部分,导师在示教室中亲自示范心肺复苏整个过程,重点步骤着重强调,并留出时间给学生亲自练习,对其不准确操作即使纠正;学生在观看心肺复苏视频的过程中,对有疑难的步骤可以亲自去模拟人身上仔细体验,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以把问题反馈给导师,导师在讲课时加以解释和强调,避免了其他同学对此知识点的忽略;学生在课堂中印象不深的知识可以通过视频指导,主动寻求答案。另外,导师在心肺复苏培训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合适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有些学生理论知识已经相当扎实,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其临床操作能力的培训上;有些学生偏重于临床心肺复苏的实践,动作要领却不规范,有些步骤甚至错误,可以让其多参加课堂授课,系统学习心肺复苏规范操作,这样在有了临床经验的前提下,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加深刻。以下资料是不同学者对临床急诊心肺复苏及其它技能培训方法的效果总结。

    刘健等[3]认为,传统的导师授课模式由于学生多,师资力量有限,课堂上导师做示范时,许多学生看不清,结果教师非常辛苦,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好。王长远等[4]通过随机抽样法比较传统教学法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的差异,认为,96.8%的学生喜欢PBL教学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