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2689740
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复习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特征,并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2012年8例经临床证实的AS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仅行CT平扫,并在工作站上薄层重建图像及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主要选择MPR、VR。结果:8例AS均有骶髂关节模糊、侵蚀、硬化,6例腰椎出现“竹节”样改变,1例胸椎表现为“竹节”样改变,8例腰椎小关节均出现明显侵蚀、硬化和囊变。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AS骨关节和韧带的细微改变,可作为诊断AS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MSCT; 强直性脊柱炎; 图像处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原因不明。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体征和骶髂关节平片,由于平片受关节前后影像重叠的干扰,细微病变不易清晰显示,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8例临床证实的AS病例MSCT影像表现,旨在探讨MSCT和后处理技术诊断AS的价值,并加深和提高对AS的认识。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45岁,平均32岁。7例临床表现为下腰痛、不适或臀部隐痛,4例胸背部活动受限;1例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因外伤行脊柱CT检查发现。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5例,血沉加快2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4例,类风湿因子(RF)均阴性。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排螺旋CT扫描机,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范围:7例行腰椎、骶椎连续扫描,1例分别行胸椎和腰、骶椎扫描,扫描参数:120 kV,300 mA,层厚5 mm,螺距=1 mm。扫描结束将薄层重建(1 mm)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8例患者均出现双侧骶髂关节模糊、侵蚀、硬化,以髂侧关节面改变为主,表现为鼠咬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边缘可见清晰硬化,1例单侧髂骨可见囊变区伴边缘硬化;5例出现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3例关节间隙假增宽,骶髂关节狭窄病例中有2例关节间隙内可见索条影,其中1例骨性条索影桥接骶髂关节致骶髂关节部分强直;6例腰椎呈竹节样外观,1例胸椎呈竹节样改变,腰椎未见明确改变,1例腰椎仅L5~S1边缘出现轻微的韧带骨赘,8例患者椎小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侵蚀、硬化和囊变,表现为双侧小关节缘对称性虫蚀样或细锯齿状骨质缺损伴边缘增生硬化,关节近端可见数枚较小圆形囊变透光区(图1 A-F)。
, 百拇医药
    注:图1A: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左侧关节缘欠光整,呈锯齿样改变,边缘可见高密度硬化;图1B:右侧骶髂关节毛糙,关节间隙内可见骨性索条影桥接骶髂关节面,髂骨关节面下见囊性低密度灶,边缘硬化;图1C:腰椎矢状面重建示腰椎前缘韧带骨赘形成;图1D:椎体前缘毛糙不整,左侧小关节面亦显毛糙,关节面下可见数枚低密度囊变影;图1E:椎体前缘碎裂样改变,左侧小关节缘受侵蚀,呈锯齿状,关节间隙尚可见,右侧小关节间隙狭窄近消失,关节骨性强直;图1F:胸椎段VR重建示多节椎体韧带或纤维环骨化,呈竹节椎改变

    3 讨论

    3.1 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为特征的常见慢性致残性风湿病,特征表现为骶髂关节炎、脊柱炎及韧带起止点炎[1-2]。我国AS患病率约为0.3%,男性多见,男女患病比约为5:1,有家族遗传倾向[1]。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检测多为阴性。急性期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 HLA-B27可阳性,有文献表明HLA-B27与AS高度相关。因晚期AS脊柱强直后病情不能逆转,致残率高,故早期、正确诊断AS显得尤为重要[3-6]。
, 百拇医药
    3.2 AS主要的MSCT表现:(1)骶髂关节的异常:双侧骶髂关节对称性发病是影像诊断AS的主要依据,表现为骶髂关节缘骨质破坏,早期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以髂关节缘软骨病变为主,随病情加重表现为侵蚀样、鼠咬状骨质缺损,同时伴随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可出现假增宽、狭窄,晚期可出现骨性强直;(2)椎体及韧带异常:椎体前上和前下部出现局限性骨破坏,又称Romanus病灶,椎体可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间盘纤维环、前纵韧带及椎旁结缔组织钙化形成韧带性骨赘,整个椎体和韧带骨赘呈现竹节样外观。(3)椎小关节异常:类似骶髂关节异常,表现为椎小关节面毛糙、侵蚀样改变同时伴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可出现类圆形囊变区,小关节韧带和周围韧带可出现钙化。

    3.3 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AS价值 利用X线观察双侧骶髂关节病变情况是影像诊断AS一般首选方法,但由于受前后影像的重叠,病变常显示欠清,腰椎椎小关节细微改变,X线平片亦不能很好显示,MSCT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能避免重叠干扰,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和容积再现(VP)技术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利于发现侵蚀、硬化及囊变等骨质变化,特别是对早期细微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优于X线。MRI也能满意显示骨、关节及韧带的细微病变,因此,CT可作为AS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
, 百拇医药
    总之,MSCT不但能清晰显示脊柱韧带、椎小关节、骶髂关节改变,还能评价关节侵蚀、狭窄程度,特别能提高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检出率,且检查快捷,费用适中,是诊断AS的首选手段。

    参考文献

    [1] 蒋明,朱立平,林孝义,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46-482.

    [2] 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等.骨关节CT和MRI诊断[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2:410-415.

    [3] Khar M.A current perspective o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rel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J].J Ind rheum Assoc,1999,7(1):16-22.

, 百拇医药     [4] Brown M,Laval S H,Brophy S, et al.Recurrence risk modeling of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nn Rheum DIS,2000,59(1):883-886.

    [5] 李建刚,杨金锁,茹则熙,等.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青少年脑血栓形成两例[J].疑难病杂志,2011,10(4):318.

    [6] 吴恩惠,白人驹,刘望彭,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7-419.

    (收稿日期:2012-12-10) (本文编辑:连胜利), 百拇医药(蔡顺达 吴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