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528
40例早期乳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16期
     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经常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即全乳切线野±患侧锁骨上野和腋顶野,早期的定位技术采用乳腺定位尺,测得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切线野的内外入射角、治疗床水平位移和升床高度。此方法计算复杂,不易掌握。治疗野衔接处易产生高剂量区。本研究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患者,乳腺切线野采用等中心1/4野照射,即以Y轴的下半轴为内外切线野的后界,X轴的前半轴为内外切线野的上界。内外切线野的后界相交180°时呈一平面,放射线没有几何扩散,因此肺组织受照射剂量较少。加用15°~30°楔形板使剂量分布均匀。锁骨上野采用Y轴半野照射,锁骨上野与内外切线野衔接处位于中心轴,无几何扩散保证两野衔接处无剂量热点、冷点和漏照。随着放射治疗设备进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出现了三维适形(3D-CRT),调强适形放疗(IMRT),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容积调强放疗(RapidArc),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提供更多的选择。调强适形放疗相对于常规放疗在确保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