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538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梁见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手术效果分别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更少,且未见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6.0%;观察组整体手术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中临床效果明显,应严格掌握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并予以避免,以利于实现预期手术效果。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 影响因素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是多见于育龄妇女中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有肌壁间以及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几种类型,其中,黏膜下肌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1]。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当前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宫腔镜电切术已得到临床认可并普遍推广。本文即通过对本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按照临床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52岁,平均(45.7±2.4)岁;月经紊乱平均时间(4.8±1.6)年;经量平均增加(2.8±0.5)倍;月经周期平均为(12.8±1.4)d。

    对照组患者年龄32~56岁,平均(45.4±2.3)岁;月经紊乱平均时间(4.6±1.3)年;经量平均增加(2.6±0.4)倍;月经周期平均为(12.3±1.2)d。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紊乱时间、经量、月经周期以及病情程度、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