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739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临床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张玉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比较甲硫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硫咪唑治疗组(MMI组)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TU组)各1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安全性和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MMI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1.1%、5.6%、16.7%,均显著高于PTU组(依次分别为5.6%、0、0、5.6%)(P<0.05);MMI组引起的ALT、ALP、TBIL、和DBIL异常发生率为5.6%、0、0、0,均低于PTU组(11.1%、5.6%、5.6%、5.6%),MMI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PTU组(27.8%)(P<0.05)。结论: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MMI易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及皮疹等,而PTU易引发肝功能损伤。

    【关键词】 甲硫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不良反应

    甲硫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为目前临床最常用抗甲状腺药物[1]。其中,MMI又被大多数学者列为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2],而PTU对抑制外周组织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转化有特效,主要用于重症甲亢及甲亢危象时的治疗[3]。关于两者甲亢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有报道[4-6],主要包括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皮疹等。本院回顾性总结MMI及PTU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者治疗甲亢的临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甲亢患者,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29~51岁,平均(37.4±11.3)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体检,确保血、尿、肝、肾、心功能正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