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59784
循证护理对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意义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严世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PICC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有11.32%的观察组患者于PICC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PICC; 并发症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创伤小、操作方便等优点[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输液、化疗以及肠外营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是PICC长期留置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轻则影响治疗;重则需要重新置管,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而且增加了经济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53例PICC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ICC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33~74岁,平均(52.81±4.38)岁;右上肢置管38例,左上肢置管15例;贵要静脉置管40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1例,头静脉置管2例。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3.17±4.52)岁;右上肢置管33例,左上肢置管14例;贵要静脉置管36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0例,头静脉置管1例。所有患者均为癌症化疗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动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查阅资料,总结PICC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穿刺前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穿刺点应距离肘关节和一定距离,力求一针见血,待拔出导丝后应立即对局部进行按压[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