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2684666
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9例。治疗组使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缬沙坦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依从性好。

    【关键词】 缬沙坦; 吲达帕胺; 高血压

    随着居民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极高,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可合并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及肾功能衰竭等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降压达标,保护靶器官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药物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且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使血压达标,以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和并发症的出现。但长期用药存在着很多问题,短效药用药麻烦,血压波动大,副作用较多,患者往往不能长期坚持。缬沙坦可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并对心脑肾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副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长效降压药。吲达帕胺是一种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和轻度利尿作用的强效、长效的降压药,是《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确定的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本文观察了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效果较好,最主要是患者的依从性好,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WHO分类3 级)诊断标准[2],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 Hg,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

    179 mm Hg,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59例,其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45~75岁,高血压病病史2~30年,1 级11例,2 级36例,3 级12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42例,女17例,年龄46~70岁,高血压病病史3~26年,1 级13例,2 级35例,3 级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停用原用降压药2周后仍符合上述标准,嘱其低盐低脂、清淡食饮食,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早餐前),吲达帕胺1.25 mg,口服,1次/d(早餐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早餐前)。同时观察血压变化,治疗组治疗2周后无效的改为缬沙坦80 mg、吲达帕胺2.5 mg,口服,1次/d(早餐前),治疗4周后仍无效的改为缬沙坦160 mg、吲达帕胺2.5 mg,口服,1次/d(早餐前)。对照组治疗4周后无效的改为缬沙坦160 mg,口服,1次/d(早餐前)。8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方法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汞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测前休息5~10 min,取右上臂测血压,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血压达到正常(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 Hg),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 Hg;有效:收缩压下降≥20 mm Hg,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如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8周后显效3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1.5%。其中对伴有水肿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曾用钙离子拮抗剂后出现下肢水肿的高血压患者,其水肿明显消退,降血压效果明显增加,有3例血清肌酐轻度增高的患者血清肌酐恢复正常,肾功能得以好转,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同时联合用药也可减少两药的用药剂量。对照组治疗8周后显效2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208,P<0.05),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平均血钾略高于治疗组,但未超过正常值。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可伴随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以及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其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且程度较严重。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时不仅要降低24 h平均血压,更应注意选择一日中降压作用波动幅度小的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肾血管终末事件。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调节受体的一系列活动,控制血压、体液、电解质的平衡。理想的降压药物应每日用药1次,保证24 h平稳降压。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的亲和力比对血管紧张素Ⅱ的AT2受体的亲和力约高20 000倍。缬沙坦能够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另一方面则使AT2受体激活,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提高肾血流灌注量,增加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并对心、脑、肾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缬沙坦可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4-5],扩张血管,逆转肥大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室及血管重塑[6]。缬沙坦能够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减少左室舒张末容积,降低其血容量,增加静脉容量而不影响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左心房,从而具有抗心衰的作用。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除了一般的降压作用使肾血流量增加外[7-8],主要是因为AT1对出球小动脉的作用比对入球小动脉的作用强,用缬沙坦后解除出球小动脉的痉挛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9],使肾小球内压力下降,尿蛋白减少,肾功能得以好转[10-11]。老年肾功能不全或中度肝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缬沙坦对肝功能、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缬沙坦降低升高的血压,同时不影响心率/律。口服缬沙坦2 h内产生降压作用,4~6 h达高峰,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 h以上,治疗2~4周后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并且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突然终止缬沙坦治疗,不引起高血压“反跳”或其他副作用。另外,一方面缬沙坦可抑制吲哒帕胺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作用;另一方面缬沙坦的排钠储钾作用可减少吲哒帕胺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并且不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12]。缬沙坦是一种降压效果明显、临床耐受性好、并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降压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剂和钙拮抗剂的双重作用,吲达帕胺通过利尿和血管扩张而起到降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能持久地减轻左心室肥厚[13]。吲达帕胺属非噻嗪类磺胺利尿剂,作用时间长,每日口服1次即可保持24 h平稳降压。尤其适用于伴有浮肿的高血压患者,并且不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是临床广为应用的新型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之一。上述两药联合应用可增加降压疗效,还可以平衡其对代谢的影响,减轻利尿剂所致的代谢不良反应。本组观察表明,缬沙坦有升高血钾的作用,吲达帕胺可引起低血钾。两药联用对血脂、血糖及血钾及均无不良影响。结论,两组都能有效地平稳降低高血压,而联合组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少,对血钾、糖代谢和脂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早期、平稳地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尤其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治疗较好的方案就是联合用药,两者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玲,赵水下.氟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纤溶功能[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3]叶加波.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35-36.

    [4]刘影,邹继红,马灵芝.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9):40-41.

    [5]李红心,刘艳辉.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69-72.
, http://www.100md.com
    [6]刘爱俊.缬沙坦治疗难治性高血压3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7):949-950.

    [7]徐金英,刘加芳,崔豪,等.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3):173-174.

    [8]张辉容.缬沙坦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肾病78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427-428.

    [9]曹东平,彭应心,姚文静,等.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5):567-571.

    [10]刘立彬.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44-45.

    [11]王国洪,罗瑛,程志英.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6):493-496.

    [12]魏新彤.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6):32-33.

    [13]孙芳美.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60-161.

    (收稿日期:2013-03-11) (本文编辑:陈丹云), http://www.100md.com(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