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24期
编号:12684489
真性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24期
     由于大脑皮质在特殊条件下的病理生理变化,出现病理性的强荧光屏作用,从而产生的病理心理活动取代了正常意识思维活动,形成真性精神分裂症,病理心理活动表现出的3种隐性症状,即自我认知障碍、周围环境认知障碍和时间定向障碍,正是病理心理活动自我虚幻性和内容虚构性的具体表现,这3种隐性症状在精神病症状学中统属于意识障碍范畴[7],如果说3种隐性症状直接反映了病理心理活动的实质和特点,那么在醒觉状态下,真性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活动的实质和特点就是类意识障碍表现。

    正常皮质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正常意识清晰状态基础上的皮质功能活动。正常意识活动被取代,就更谈不上正常思维活动。但梦态样病理生理变化,能衍生出很多真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各种形象痕迹和非形象痕迹的无意识、无规律显现造成了患者在病理心理活动中反映出的言语或书写文字组合的紊乱,从而形成了各种类似联想障碍和逻辑障碍的症状,自我虚幻感觉通过单一而惰性的联想把其他显现的形象痕迹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妄想。上面衍生出来的症状,构成了备受精神病学家关注的真性精神分裂症典型而具有特征性的类思维障碍。类意识思维障碍的出现,正是真性精神分裂症形成的核心所在。

    除此之外,形象痕迹被自我存在的虚幻感觉直接反映出来,易形成幻觉。而感知障碍与注意集中于病理心理活动有关,由于对外界客观刺激的反应被淡化,从而造成无主动感知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