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682946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5期
     【关键词】 早期标志物; 确定标志物; 敏感性; 特异性; 联合应用

    正确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减少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标准一直是动态测定某些酶的活性。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特别是心肌肌钙蛋白(CTn T/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对心肌损伤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较为普遍地使用, 但在基层应用较晚。另外如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也应用渐为普遍。由于众多的标志物各具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会一时难以筛选出理想的标志物。现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心肌损伤标志物,根据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高低,可分为非确定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根据在心肌损伤后出现异常的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早期标志物”和“非早期标志物”;根据所反映的疾病性质不同还可分成血栓形成标志物、心肌缺血性标志物等。实际工作中,“确定标志物”和“早期标志物”被人们所追宠,但早期标志物只是相对的“早”,目前为止被公认为确定标志物的并不多。

    1 确定标志物

    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