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3期
编号:12672754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3期
     【摘要】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愈来愈受到关注。胃癌患者高凝状态与多种机制有关,肿瘤本身和多种因素的刺激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促进高凝状态的形成。胃癌高凝状态受临床分期、贫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理论将胃癌患者的高凝状态归入“血瘀证”范畴。临床研究表明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血瘀证症状和血凝指标,延缓疾病进展。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和诊断标准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胃癌; 高凝状态; 血瘀证

    近几十年来,综合治疗的发展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同时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却较以前明显升高,成为癌症患者的第二大常见死因。因此,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胃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综述如下。

    1 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又称为血栓倾向或血栓前状态,表现出由于止血功能亢进或抗栓功能减弱,血液凝固性增高,极易形成血栓的病理状态[1]。高凝状态存在于多种疾病过程中,这种病理状态可以是遗传的或后天获得的。根据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高凝状态和继发性高凝状态,后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继发性高凝状态在许多疾病病程中伴发,1865年Aramnd Trousseau首次报道癌症患者伴发游走性静脉炎的病例,1872年该学者再次提出“即使没有炎症反应存在的情况下恶性肿瘤仍有自发凝血的倾向”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