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669934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5期
     【摘要】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之一,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给药方式方法有不同的改进,给药时间为生后1~12 h最好,PS替代治疗剂量为200 mg/kg效果最佳。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应用; 早产儿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引起,主要表现为生后6~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是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未用PS替代治疗之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40%~50%[2]。近30年来,随着全国推广应用PS替代治疗NRDS大大降低了其发病率及死亡率,PS已成为NRDS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对PS治疗NRDS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给药方式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替代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给药方式在国内外有不同的报道,并取得了一定成功。

    1.1 气管导管滴入法 传统方法是气管插管后经气管导管吸净气道分泌物,用无菌5~10 mL注射器吸取经暖箱或辐射台复温至37 ℃的PS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