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465575
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意义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吴卫星
第1页

    参见附件(2925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初次行经尿道电切之后,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全部患者于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术,比较初次手术与二次术后的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经二次治疗后,50例患者中,21例无肿瘤生存,20例发现肿瘤残余病灶,6例发现肿瘤遗漏病灶,5例既存在残留病灶又存在遗漏病灶。治疗后从病理分期看,21例无肿瘤生存,10例为Ta期,11例为T1期,8例进展至T2期。经临床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T1期、高分级及肿瘤直径>3 cm均是二次电切术病理分期升至T2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T1期、高分级及肿瘤直径>3 cm是患者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充分重视。

    【关键词】 经尿道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瘤; 临床价值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多发肿瘤疾病,且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为主,占到90%以上。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常规方法,但容易导致术后肿瘤残余,引起复发,需要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经尿道二次电切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经尿道二次电切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初次经尿道电切治疗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于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术。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岁。初次肿瘤分期:Ta期15例,T1期35例;初次肿瘤分级:低分级29例,高分级21例;初次手术后肿瘤大小:≤3 cm者3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2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