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708712
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WBC及分类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王明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试验中,细菌感染组的WBC(17.22±2.21)109/L、N%(77.19±5.51)%均显著升高。因为细菌感染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通过三种途径杀灭病原体:吞噬作用、脱颗粒作用和释放中性粒细胞诱捕网[12]。病毒感染组的WBC正常、N%(16.74±5.91)%显著下降伴有L%(71.86±6.09)%显著升高。因为病毒感染时主要是淋巴细胞针对病毒体的某些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病毒的直接作用或者诱导粒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粒细胞破坏,也可能由于粒细胞在血管壁上附着增多[13]。支原体感染组的WBC正常、N%(43.73±6.31)%轻度下降伴有L%(43.12±6.61)%轻度升高。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原核生物,无细胞壁,能自行繁殖,通过飞沫传播。以往研究认为主要是MP在肺组织局部生长繁殖,破坏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直接损伤引起炎症。近年来研究认为MP感染与淋巴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关,MP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机体的炎症损伤[14-17]。

    当然影响WBC变化的因素很多,生理性因素如日间变化、剧烈运动、酷热严寒、情绪激动、刺激、剧烈哭闹等,使WBC波动很大,另外小儿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两个生理交叉:6~9 d、4~5岁,故本次研究对象为1~4岁的小儿。采手指指端末梢血采血量少且疼痛程度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