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666112
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浅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9期
     【摘要】 目的: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探讨附子在仲景方剂中所发挥的功效,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配伍、剂量、煎服及炮制方法,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结果:附子主要发挥回阳救逆、温阳通脉、助阳解表、温阳利水、温中健脾、温中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结论:附子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张仲景; 附子; 规律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品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1]。该药大辛大热,药性峻猛,毒性强烈,为众多医家所喜爱,但同时又畏惧使用。近代名医恽铁樵先生曾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也就充分体现了附子的临床疗效与其本身存在的毒性问题[2]。纵观历代医家,善于运用附子者应首推汉代的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附子运用的条文有51条,包括附子的方剂共有32首方,其中《伤寒论》中用附子的方剂有21首,《金匾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有11首,可谓遍及《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张仲景为附子的合理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笔者从配伍、剂量、煎服方法及炮制等方面总结仲景应用附子的规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