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666028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9期
     通过遗传学研究证实,电子传递链具有激活青蒿素的作用,青蒿素抗性的产生是通过电子传递链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电势下降从而抑制了线粒体的功能,并且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破坏了线粒体,编码线粒体NADH脱氢酶NDE1或NDI1的缺失会导致对青蒿素类产生抗性,反之过度表达则可以增加敏感性,因此电子传递的变化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改变宿主对青蒿素的敏感性[26]。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可能是青蒿素类药物抗疟作用的靶点之一[9]。Walker等[27]在约氏疟原虫耐青蒿素虫株中,未发现敏感株与抗性株TCTP基因序列有差异,但是抗性株TCTP蛋白表达量高于敏感株2.5倍。因此由于TCTP过度表达而产生的耐药性可能与青蒿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关[28]。

    Krishna等[29]从恶性疟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虫株对蒿甲醚的IC50值有所升高。通过测序发现PfATP6的第769位的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S769N)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