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707244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杨莹
第1页

    参见附件。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结核性的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可造成药物性的肝损伤。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本研究主要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方案。多烯磷脂酰胆碱属于构成亚细胞膜和细胞膜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到机体以后,能够和肝细胞膜形成特异性的结合,进而达到保护、修复和稳定肝细胞膜,促进相关肝细胞的再生,提升抗药物、毒性等能力,最终实现肝细胞的保护作用[6]。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得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近年来,临床相关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献比较多[7-8]。在李丽波[10]的研究中,明确诊断结核患者(既往没有肝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用药,其中治疗组抗结核药物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注射液,对照组予以抗结核药,得出治疗组肝损伤率11.1%,比对照组25.0%低,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行抗结核药导致肝损伤的预防。在本研究中,通过设立分组分别用药,其中研究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尿黄、乏力、纳差和皮肤巩膜的黄染症状,均比治疗前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药物性肝炎症状均明显改善,均具有应用有效可行性。并且分析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得出治疗后研究组尿黄、皮肤巩膜的黄染为6.25%、10.42%,比对照组22.92%、29.17%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从而有效证实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更具有有效和应用价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