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464281
3.0T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谢筱晞等
第1页

    参见附件(2920KB,3页)。

     【摘要】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共振; 诊断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成年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近年来,我国成年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统计显示乳腺癌已经上升为成年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上常常采取乳腺目靶X线摄片、B超等影像检查方法,这些检查对小病灶、多发小病灶、及致密型乳腺内病灶发现存在一定限度,随着MRI技术发展,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应用,MRI能很好检出小病灶、多发病灶,还有致密型乳腺内的病灶,目前成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21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45岁;病灶所在部位: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2例,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1例,乳晕后区5例;临床表现为全部患者可扪及无痛性肿块或结节,质地偏硬,活动度差,部分患者还可扪及同侧腋窝局部肿大淋巴结。

    1.2 检查方法 21例患者全部行MRI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2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