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472180
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葛兴净 吴仕梅 于翠云 于绍桂
第1页

    参见附件(193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DCA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保肝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D,观察临床表现及肝生化指标,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氨酸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UDCA治疗组TBA、TBIL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婴儿胆汁淤积型CMV肝炎,辅助应用UDCA,促进胆汁酸排泄、加速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胆汁淤积;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简称婴儿CMV肝炎)是指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生、由人类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儿科、婴儿期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婴儿时期感染CMV,尤其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患婴经常累及肝脏,发生无黄疸型肝炎、亚临床型肝炎、黄疸型肝炎、胆汁淤积型肝炎4种临床类型肝炎[1]。其中胆汁淤积型表现为黄疸、大便颜色变浅,血生化示除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值增高(结合胆红素>20%总胆红素)外,还有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增高[2],酷似肝外胆道闭锁。病情严重者,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征象,如肝脏肿大和(或)肝脏质地变硬,以及血丙氨酸转氨酶(ALT)或伴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等症,甚至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及功能衰竭,危及患儿健康生命。熊去氧胆酸(UDCA)因具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其在治疗胆汁淤积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通过应用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