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9期
编号:1265155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19期
     本院对患者使用MVD进行两病合并症的治疗,并对治疗重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9]:(1)体位的选择。微血管解压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与患者体位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需全面暴露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因此可将患者头部略偏向患侧,排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小脑会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塌陷,自然形成手术通道而避免牵拉,为手术视野的暴露与显微镜的使用提供了极大便利。(2)骨窗的形成。由于患者同时存在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两种病症,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需要对面神经与三叉神经进行全面的检查,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因此骨窗则需充分暴露后组颅神经、面听神经、三叉神经[4],为同时兼顾这些视角,骨窗应尽量靠外侧位置。(3)手术步骤的顺序[20]。通常先对面神经进行处理,原因包括:①粗大扭曲椎基底动脉通常直接或间接的压迫面神经,若要充分减压,则必须使椎基底动脉向下迁移,而要移位椎基底动脉,首先要松解靠近面神经的蛛网膜,暴露出桥延沟。②椎基底动脉向下位移动后,可有助于找到责任血管。③充分推开椎基底动脉后,还可部分甚至全面降低椎动脉对三叉神经产生的压力,帮助对三叉神经进行解压。由下至上进行解剖还有另一好处,后组颅神经周围基本没有较易出血的岩静脉,可减少手术难度,获得全面的手术暴露视野,同时还看可以增大手术安全性。(4)垫片置入技巧。由于椎(基)底动脉较为粗硬,单一对面神经处减压往往是无法得到较好减压效果的,同时又可能影响视野的观察。在后组颅神经处充分松解蛛网膜后,置入Teflon棉絮,可使椎动脉得到提升,远离脑干。此外,有研究表明,因椎动脉压迫造成的面肌痉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2 字符